閩寧協作22年,從單純扶貧變為雙向互利;阿裡巴巴以互聯網賦能精準扶貧,探索“互聯網+脫貧”路徑;江蘇省司法廳探索“法律扶貧”,取得顯著成效……連日來,“大國攻堅 決勝2020——2018精準扶貧案例徵集展示”活動,引發眾多網友點讚。一個個生動的案例,折射出中國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的不懈努力與探索,展示了全社會齊心協力打贏這場戰役的決心與信心。
讓貧困人口、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走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全面部署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回首過去五年,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從2012年末到2017年末,全國有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3.1%。中國的減貧實踐與成就,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跡,為全球樹立了典範。20日,由人民日報社、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大國攻堅 決勝2020”精準扶貧論壇在深圳舉行。第六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同期舉辦。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脫貧攻堅的緊要關頭,越不能鬆懈,越要有攻城拔寨、越溝邁壑的勇毅和篤行。截至2017年底,我國貧困人口仍有3046萬。到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平均每年需要減貧1000多萬人,這其中,有不少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中之難、堅中之堅。面對深度貧困地區,如何突破長期難以突破的瓶頸?如何兌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的諾言?形勢喜人,形勢催人,形勢逼人。只有保持幹勁、韌勁,才能打贏這場硬仗。
脫貧攻堅,精準為要。尤其是進入啃硬骨頭的衝刺階段,那些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四川廣元市朝天區開展易地扶貧搬遷,推出“443”菜單:實行四種安置補助方式,採取四種方式開展住房建設,通過三種方式帶動群眾致富。這種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做法,挖到了根子上,扶到了點子上,成效顯著,群眾歡迎。
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階段,需要更加廣泛、更加有效地動員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從“大國攻堅 決勝2020”精準扶貧論壇活動所展出的優秀扶貧案例中可以看出,政府的努力、企業的助力、社會組織的協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正是有了這樣的多方合力,才上演了“萬企幫萬村”“兩廣一家親”“閩寧結對子”這一幕幕動人的故事。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壯志如鐵”的決心、“精準滴灌”的用心、“萬夫一力”的齊心。聚眾力、匯眾智、集眾志,有了這樣的力量,我們將所向披靡,無堅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