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在“2018世界智慧製造大會”上,一家企業展出的雙臂協作機器人正在製作咖啡。 新華社記者 李 博攝
日前,在江蘇南京舉辦的“2018世界智慧製造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近年來中國智慧製造推進體系初步形成,關鍵領域實現突破,試點示範成效明顯,開放合作不斷拓展。在國家層面實施了305個試點示範項目,生産效率平均提高近30%。
定位抓取機器人擺動機械臂,一張張玻璃薄片被電磁閥吸取後,準確無誤地置入卡槽;殘疾人安裝上用意念控制的機械手,可以解決生活不便的難題;中國電科十四所自主研發的蜘蛛網反無人機雷達,可以實現對低慢小目標的360度無死角追蹤……日前,在江蘇南京舉辦的“2018世界智慧製造大會”上,眾多新奇的智慧産品成了現場“吸睛”明星。
本屆大會共有1953家企業參會參展,18個重大項目現場簽約。中國電科十四所工程師楊建軍認為,人工智能讓生活更便捷,生産更高效,智慧製造已成為全球製造業競爭的焦點。
平均提效近三成
在展會上,高科技智慧産品雲集。造型迥異的多功能機器人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人車間”解放了雙手,使生産效率成倍增長;智慧製造産品還能助力市民改善生活品質,為特殊群體解決實際需求……
本屆展會展示面積約5萬平方米,共分3個展館,匯聚了眾多令人“腦洞大開”的“黑科技”和“新奇炫酷”的智慧産品,讓人大飽眼福,直呼“過癮”。在現場,參觀者真切感受到了智慧製造給城市生活和經濟發展帶來的新變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近年來中國智慧製造推進體系初步形成,關鍵領域實現突破,試點示範成效明顯,開放合作不斷拓展。在國家層面實施了305個試點示範項目,生産效率平均提高近30%。
會上發佈的《2017—2018中國智慧製造發展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製造市場,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200億元;工信部2017年12月發佈了《第一批智慧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薦目錄》,其中主營收入10億元以上的已超過20家。
標準體系將建立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同發佈了《國家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該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將累計制修訂150項以上智慧製造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基本覆蓋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到2019年,累計制修訂300項以上智慧製造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全面覆蓋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逐步建立較為完善的智慧製造標準體系。
同時,會上發佈的《2017—2018中國機器人産業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産量超過13萬台,約佔全球産量的三分之一。當前,全球機器人産業發展呈現新的特點和趨勢:主要國家加快佈局,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我國工業機器人國産化進程加快,機器人核心技術加快突破,企業發展勢頭良好,營收、營利持續增長;江蘇省重點開發區率先發力,機器人産業集聚度進一步增強。
《報告》指出,我國機器人産業發展仍存在不少短板,下一步必須在完善頂層設計、優化空間佈局、建立普惠機制、整合優質資源、實施聯合攻關上加強建設,強化要素保障,構築人才高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加快創新産品推廣應用,著力培育本土企業,打造自主創新品牌産品,驅動産業向高端攀升。
産業生態待完善
沒有一個産業可以“閉門造車”,智慧製造更是如此。政、産、學、研各界正攜手謀求技術共贏、標準統一。
今年80歲的中科院院士趙淳生研究了20多年超聲電機,其研發成果服務於嫦娥三號、四號、五號等“大國重器”。在他看來,這次智慧製造大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一方面有利於開展國際合作,引進國外的好産品、好經驗;另一方面也在輸出中國標準,努力打通中國標準和國際標準間的壁壘。
趙淳生院士關心的“標準”問題,在大會另一場論壇上得到了IEEE標準協會首席執行官康斯坦迪諾的“遙相呼應”,他給出了打通壁壘“手段”的建議——不僅要打通技術層面,更重要的是智慧系統要互聯互通。
北京東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平説,“未來將通過産品、技術與解決方案為製造賦能,共同構建一個國際化、多元化、專業化的智慧製造新生態”。
在本屆大會上,“中德智慧製造創新中心項目”等一批智慧製造重大項目現場簽約。(記者 薛海燕 蔣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