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掘金深夜裏的文化消費
來源:北京商報  |  2018-12-21 08:54:11

誰在掘金深夜裏的文化消費(中首)(資訊)(財智推薦)

誰在掘金深夜裏的文化消費(中首)(資訊)(財智推薦)

誰在掘金深夜裏的文化消費(中首)(資訊)(財智推薦)

  通常意義上與休閒娛樂掛鉤的夜間消費模式,也在不中斷點亮文化業態中的燈火。24小時書店模式的第一次出現至今已將近20年——在1999年由台灣誠品敦南店首創。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現在共有20余家書店通宵經營。近年來,古玩城、美術館兩大業態也緊隨其後,成為文化夜經濟模式的新補充。面對運營成本上漲超過三成的壓力,不滅的燈火是否能帶來經營上的暖意?

  多業態接連試水

  12月底,國內第一家“24小時美術館”將迎來它的第一個跨年展,目前距離它的建成完工也就一個多月時間。根據南京建鄴區委宣傳部提供給北京商報記者的最新數據顯示,自11月1日開館至今,有近5萬人次的參觀量,已接待各類參觀、交流團體12個。網紅地標的概念正在形成。

  作為24小時文藝場所的新增業態,美術館的原有印象被打破了。“安靜且封閉的展廳”、“5點半關門”、“門票××”,均不復存在。原先散佈在南京國際青年文化廣場以及周邊的8個“玻璃盒子”被升級改造,成為展出當代藝術的空間。在參與建設的南京雲停文化公司總經理王小蘭眼中,透明的展墻具備全天展示的優勢:時間與空間都是開放的,夜間燈光也賦予裝置藝術更多可能。“像是一種人人都有機會觀看的藝術櫥窗。”

  除了顯著的社會效益,“櫥窗”也具有特有的商業基因。對標k11、僑福芳草地等商業加藝術的成功案例,王小蘭道出了燈火通明藝術館的全新可能:“我們也希望做出在地性。在深耕藝術性的基礎上,下一階段將借助特有展示效果,做一些國際、國內商業大品牌的發佈及策展,目前正在接洽階段。”

  除了美術館的新玩兒法,書店與古玩城是較早開啟不打烊模式的文化場所。據了解,早在2010年,北京古玩城在B棟、C棟試行24小時營業;2014年,華夏古玩城開啟通宵模式。內地書店業早在2005年就有跡可循,位於北京五道口的光合作用書店當時實行過不打烊營業,後因經營難關門。到了2014年,三聯韜奮書店利用24小時的模式進行轉型,引發了各地書店的效倣。熱潮之後,有人撤退也有新入局者。11月底,一家由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海淀圖書館打造的24小時“超·書房”頂著寒風面市了。不同之處在於,書為免費借閱,是零售業態跨界閱讀——“和圖書館合作,保證圖書的品質,同時搭配24小時便利店、花店、飲品店等業態,可以拉動銷售”。超市發相關負責人趙萌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

  一半公益一半生意

  文化夜經濟的生意經卻並不好念。

  周邊有3所大學、2所中小學,是超市發以四道口店當作“超·書房”試點的原因。北京商報記者選擇了一個工作日下午來到店中,看到有十幾位讀者佔滿了整張長桌,有不少人站著閱讀。記者向便利店店員了解經營情況,店員表示:夜間進店的人數是這時候的兩倍。但談及“帶貨”的效應,店員卻並沒有感到明顯變化:“少數人會買瓶飲料。”對於開在學區的24小時書房,時尚廊書店前總經理許志強指出,學生更多是把書店當成了圖書館,談不上什麼文化消費。

  人流量不等於客流量,有效客流意味黃金路段,相繼有房租高昂問題。三聯韜奮書店的24小時經驗也難解困局:此前,在清華同方科技大廈的海淀區分店也是24小時書店,人流量不少。但周邊學生人群在夜間購書不多,且一天一平方米9元錢的房租堪稱高昂,這家店從去年開始已不再24小時營業;今年4月,三聯韜奮書店在三里屯開設分店。進賬流水大概是工作日2萬元,節假日5萬元,日均3萬元,酒店多、夜店多、高級公寓多,周圍有大量的外來客人和有消費能力的客群給店內帶來了利潤。在三聯韜奮書店總經理郝大超看來,“北京市可以開24小時書店的地址不多,三里屯是其中之一。”同時他也指出,三里屯店之所以能夠經營下去,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還在於朝陽區政府只象徵性地收取了一些房租。

  據記者了解,24小時美術館的起步,也是“政府扶持、企業搭臺”的模式,建設基於建鄴區委宣傳部與河西管委會的支持。在一些業界專家眼中,24小時模式可能更多是一種公益或情懷。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卜希霆指出:“深夜本就是城市消費的清淡時間,24小時模式更應是公共文化服務。沒有情懷,24小時書店有可能變成‘雞肋’。”

  與常規美術館、書店朝九晚五生存模式不同,古玩經營似乎有夜間傳統可循——京城著名的大柳樹“鬼市”,就引得許多愛好者深夜“淘寶”。然而,24小時的古玩城內卻顯得冷清。雲古玩創始人、商戶劉嘉向記者介紹了北京古玩城夜間的營業狀況:“據我的觀察,古玩城內有商戶五六百家,最多也就十幾家通宵營業。”

  破解成本難題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專家洪濤為24小時模式算了一筆賬:全天營業,意味著每天營業時間至少增加8-10個小時,相應的水電費用會有一個明顯的上漲,人力成本要增加一半兒左右。以月計算,成本要增加至少1/3。這就要求店內營業額也要有相應幅度的增長。

  雖然夜間的實際交易量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北京古玩城依舊選擇“拉夜”經營:原先只是B座和C座24小時營業,今年7月起,A座由晚上6點半下班延長到晚上12點下班。

  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創會會長、北京古玩城原董事長宋建文向記者解讀了原因:“在市場的冷靜期、生意難做的背景下,古玩城的夜間經營也是為了保留商戶。商戶交納租金,允許超長時間營業,也算一種優惠。夜間經營也是為了照顧一些外地商戶的經營習慣,例如台灣古玩城就是夜間生意。一些商家就是與客戶約見聊天為主,不一定非要做生意。”對於古玩城來説,24小時的模式更多是一種招商或廣告的手段,也是維繫客戶關係和黏性的方式。

  美術館同樣也在借不打烊模式實現資源整合,曲線獲利。具有多年美術館經營管理經驗的白盒子藝術館副館長曹茂超向記者介紹:“國內有一些美術館已經開始進行超長的開館時間。比如上海的昊美術館,由於是藝術酒店和美術館在一棟樓,所以夜間美術館成為他們的特有方式,為賓客提供了高品質的社交和場域,這是一種資源的整合。”

  為了盡可能地破局只談情懷而無法長久經營的困境,書店業態中也在24小時的基礎上不斷進行調整:三聯24小時書店通過縮減夜間店員調整降低成本,從高峰期的6位減至2位;今年4月,上海志達書店開始嘗試通過無人化經營:通過大數據的技術分析來提高薦書效率,用線上付款代替線下結賬,為24小時經營提供了更廉價的方案。(記者 胡曉鈺 宗泳杉)

責編:陳晨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