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製造業是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也是探索融合發展路徑模式的先行行業。目前,我國裝備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正處於快速推進之中,企業層面的探索與實踐也取得了積極進展,融合發展效應逐步顯現,涌現出一批融合發展領軍企業和典型模式。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國裝備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整體水準依然不高,存在融合度較淺、發展不均衡等問題,與發達國家的發展水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對此,我們需找準關鍵問題、厘清制約因素,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更好推動我國裝備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推動裝備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實踐中,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
一是核心技術短板突出。裝備製造業是國際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也是我國與發達國家技術差距較為突出的領域之一。我國裝備製造業門類齊備、産品齊全、規模龐大,但技術短板始終是制約産業發展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國在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節能汽車、農業裝備等領域與國際先進水準相比尚存較大差距,在積體電路及專用設備、作業系統與工業軟體、飛機和航空發動機、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領域的差距還要更大。在新興的人工智能領域,我國企業在中高端感測器等核心技術上亦亟待取得關鍵性突破。
二是綜合集成能力偏低。裝備製造業具有典型的終端行業屬性,是機械、電子、零部件、原材料、基礎工藝等發展水準的集中展現,亦是串聯、整合、重塑製造業各行業的集成載體。若裝備製造業的綜合集成能力較弱,那麼聯動協同、融合重整、賦能增值的集成發展效應就無從談起。長期以來,我國裝備製造業全鏈條協同發展體系不暢,機械與電子、整機與部件、裝備與原料之間存在各自發展、相互脫節的情況,高端裝備系統集成與分包能力也在低水準徘徊。
三是高端軟體發展較為滯後。裝備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既要有強大的生産製造能力,也要有堅實的軟體服務支撐。工業軟體是裝備産品運行優化、全過程集成、數據生成加工的核心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産品品質、生産方式和企業信息能力。我國工業軟體發展相對滯後,長期依靠從國外引進,成為裝備製造業發展的軟肋。
四是增值服務開發不足。外延增值服務是裝備企業提高獲利能力的重要支撐,對裝備産品競爭力有著重要影響。我國裝備製造業在全球分工體系中長期鎖定在加工組裝環節,國內裝備企業整體缺乏服務意識,對增值服務環節的重視和投入不夠,從製造到服務的延鏈拓鏈進程較為滯緩。
五是産品供需對接不暢。市場需求對裝備製造領域的創新具有不可替代的牽引和拉動作用。我國裝備製造業長期處於賣方市場,很多裝備製造企業重生産輕需求,産需協作不緊密,下游用戶、分銷商等在産品創新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同時,由於裝備企業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客戶和産品數據積累有限,分析運用較為粗放,對裝備企業上下游聯合研發、産品個性化定制、供需有序銜接等形成制約。這種供給需求大面積長時期錯配的情況,致使低端産品供給過剩,企業陷入同質競爭、價格比拼、微利運營,難以轉向創新驅動、需求引領的發展路徑,進而導致高端産品供給不足。
推進深度融合的現實路徑
裝備製造業鏈條長、涉及部門領域多、技術複雜度高、應用場景多樣,在融合發展上具有功能附加性、鏈條協同性、服務專用性等特點。生産性服務業具有明顯的中間投入、拓鏈衍生、賦能增效特徵,既是製造業深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從融合發展的角度看,裝備製造業既要提供硬體産品,也要疊加相關服務;既涉及大量的零部件加工和系統集成,也關係到原材料等基礎部門;既要有高度標準化、規模化的産品,也要有非常規、個性化的産品。推進裝備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需要立足産業特性、順應發展趨勢、聚焦瓶頸問題,加快核心技術“破瓶頸”、工業軟體“補短板”、系統集成“強能力”、柔性生産“轉方式”、增值服務“拓空間”,推動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
第一,多渠道搭建技術研發創新平臺,推進核心技術攻堅。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首要任務是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瓶頸制約。要依託裝備製造優勢企業和領軍企業,積極對接國內外高等院校、跨國公司、研發機構和行業協會,聯合組建技術創新中心、産業創新中心等産業創新平臺和研發創新聯盟,建立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産學研用合作機制,推動各類創新主體協同合作,提升重大關鍵裝備和高端新型裝備創新能力;要整合業內外資源搭建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加強重大關鍵裝備基礎理論與共性技術研究,圍繞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領域開展創新攻關,重點突破一批當前急需、制約長遠發展的重大裝備技術和關鍵部件;要加強技術研發與應用轉化相銜接,鼓勵發展科技成果和知識産權評估、交易、仲裁、諮詢、擔保等服務型科技仲介機構,提供研發創新、轉移轉化、知識産權、資源共享、檢驗檢測、工業雲信息等服務,促進創新成果知識産權化、産品化、産業化。
第二,加快推動工業軟體創新突破,推動“軟”“硬”協調發展。要創新體制機制,著眼長期、持續投入,推動裝備、自動化、軟體、信息技術等不同領域企業緊密合作、協同創新,開展工業軟體攻關。面向裝備智慧化和高端化發展需要,加快發展製造基礎軟體、研發設計軟體、製造執行軟體、車間設備控制軟體、數據管理軟體、供應鏈管理軟體等高端工業軟體,培育壯大平臺軟體、應用系統、開源社區等新興業態。同時加強軟體企業與製造企業協同合作,依託裝備製造企業的生産製造、數據信息、經驗積累等優勢推進工業軟體研發,利用國內市場積極推進國産工業軟體先試先行,通過市場化推廣應用加快國産工業軟體改進提升。還需推進信息技術集成應用,加快重點工業設備、企業業務系統上雲步伐,豐富和發展工業APP創新生態,培育一批通用和專用工業APP。
第三,重點發展系統集成和總包服務,提高産業鏈競爭水準。提高系統集成能力是增強裝備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要順應裝備産業轉型發展和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需要,提高裝備系統設計、集成、測試和總裝能力,開展“項目工程設計+工程施工+設備選型+設備製造+安裝維護+使用服務”一體化集成服務。推動裝備製造企業、軟體供應商、工程公司等拓展系統集成服務,引導裝備製造企業發展成套裝備“交鑰匙”工程以及總集成、總承包服務,深化工程總承包公司、軟體開發商與裝備製造企業合作,提高系統設計開發能力、供應鏈整合能力和産品標準化水準,加快向“系統集成供應商”和“成套設備服務供應商”轉型。
第四,提高裝備柔性個性化生産能力,提高供需協同水準。裝備製造業具有顯著的訂單式生産特點,需適應裝備産品下游領域多、應用場景差異大的特點,推動裝備製造企業開展模組化設計、柔性化生産和個性化定制,實現供需兩側和産銷兩端的高效銜接。要鼓勵裝備製造企業和集成供應商優化産品設計,增加優質新型産品有效供給,滿足不同群體不斷升級的多樣化消費需求;要引導企業建立基於網絡的開放式個性化定制平臺,加強用戶需求管理,精準感知、快速獲取用戶實際需求,根據用戶訂單進行自動排産、生産物料供應、産能優化利用;要提高裝備行業網絡協同製造水準,推動裝備製造龍頭企業搭建網絡化協同製造公共服務平臺,加快研發設計、生産製造、銷售服務等全流程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裝備製造業的産能利用效率、生産製造彈性和客戶響應速度。
第五,推動專業化增值服務創新發展,激活服務增長空間。裝備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對生産性服務業提出了更高要求,裝備製造與現代服務將加快從失衡分割、鬆散聯繫向互促互進、深度耦合轉變,裝備增值服務也將迎來巨大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要鼓勵企業在裝備産品設計和製造過程中強化服務理念、增加服務投入,拓展裝備産品服務功能,提升技術裝備服務價值。還需引導企業圍繞裝備産業鏈前後端環節,積極發展研發設計、試驗驗證、設備採購、認證監理、節能環保、市場行銷、品牌運作、科技諮詢、現代物流等專業服務機構,實現産品經濟和服務經濟的深度融合。
(徐建偉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