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大灣區産業要素高效流動
來源:經濟日報  |  2020-05-07 23:33:55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世界級港口群和廣闊經濟腹地,眼下,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已現雛形,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資本集聚中心之一。但也要看到,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的發展格局,既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特色和優勢,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難點所在。特別是粵港澳三地經濟制度、法律體系、行政體系以及社會文化的差異導致協調成本較高,使得灣區內的人才、資本、技術、信息、貨物等産業發展要素的流通還不夠順暢。如何破除粵港澳大灣區産業要素流動不暢的桎梏、解決産業要素自由流通的問題,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關鍵所在。

  第一,創新協同合作體制機制。推動粵港澳三地各種要素自由流動,實現區域協調發展,需要在創新協同合作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健全灣區發展對接機制,實現區域層面的協同。建議共同研究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産業合作等問題,打造一體化區域發展格局。二是破除各種不必要的“門檻”,加快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資金、技術、信息、貨物等資源高效流通機制。三是加快完善灣區內口岸合作機制,提升通關便利化水準,以實現灣區內人員、貨物的便捷流動。

  第二,為人才自由高效流動奠定基礎。人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的第一資源。只有加快推動灣區內人才的自由流動,充分釋放人才紅利,才能更好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協調發展。一是進一步完善灣區人才流動涉及的過境簽證、居留許可等政策,構建灣區人才自由流動的運作機制,建立互通互認的人才招引體系、職業資格互認體系、人才職稱標準體系等。二是完善灣區人才引育模式,建設一批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家園,推進灣區人員往來就業創業。三是建設粵港澳公共就業綜合服務平臺,推動灣區內不同城市在服務項目、內容、流程、標準等方面協同,為灣區內的人才流動提供“一站式”服務。

  第三,推進跨境資金自由流動。資金的自由流動能夠有效激活市場活力。解決粵港澳大灣區資金的跨境流動問題,關鍵是要有序打通粵港澳三地金融體系。一是加快推進灣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跨境金融資産交易平臺建設,為跨境資金自由流動提供硬體支撐。二是完善灣區跨境金融合作機制,進一步深化粵港澳三地之間的金融合作。三是鼓勵和引導灣區金融機構不斷創新金融産品、金融服務和投資渠道,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有序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産品跨境交易。四是注意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加強事前、事中、事後全方位金融監管,保障灣區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第四,實現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創新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充分發揮粵港澳三地優勢,構建協同創新生態系統,推進創新資源在灣區內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一是可考慮構建一體化的科技創新體系。積極推動灣區共建各種新型研發機構、重大項目實驗室等創新科研平臺,全面構築灣區科技創新網絡體系。二是推進灣區産學研創新聯盟建設。引導灣區內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一批技術創新中心、新興産業創新中心、技術轉移機構等,推動研究開發、成果應用和推廣。三是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立灣區國際知識産權交易平臺,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投融資和推廣服務。

  第五,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生活圈。推動生活要素的自由流動,是推進灣區協同發展的基礎和支撐。一是加快醫療合作。加快建設大灣區健康聯合研究中心,加強醫療衛生人才聯合培養和交流,支持灣區內開展疑難疾病聯合攻關、聯合會診,一方面為灣區內人口提供醫療保障,另一方面可形成世界級的醫療服務産業。二是聯合保護,共同維護分享良好的生態環境。加強大灣區各地水、大氣等方面的環保合作,做好區域聯防聯治,特別是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力度。三是加強灣區警務合作、信用體系建設、通關便利化等方面對接,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做到利民、便民,構建一體化的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四是建設統一信息化服務平臺。可考慮充分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搭建統一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為灣區內産業協同發展提供信息支撐,為居民提高生産、生活效率提供優質服務。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中國中部發展研究院)

責編:王濤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