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不少地方在積極倡導垃圾分類,有的地方以立法的方式予以推進,其目的就是通過垃圾分類減少環境污染,讓垃圾變廢為寶,讓資源循環利用。可是,也有個別小區在清運垃圾時仍採取“一鍋端”的方式,把社區居民辛辛苦苦分好類的垃圾“混裝混運”。如此一來,垃圾分類豈不成了空話?
環衛部門理應做垃圾分類的示範者。在清運垃圾時,不妨在清運車上放置幾個不同用途的垃圾桶,有的用來裝可回收的垃圾,有的用來裝不可回收的垃圾,並進行分類處理。如此,廣大市民做好分類的垃圾才能得到更好的回收和處理。否則,當市民眼睜睜地看著環衛工人在清運時將不同類別的垃圾“一鍋端”,心裏會作何感受?這樣的“垃圾分類”又有何意義呢?
筆者認為,垃圾分類應切實做好“最後一米”,才能讓垃圾分類這項工作善始善終。一方面,環衛部門既要積極倡導並宣傳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又要在垃圾清運時做到分類運輸、回收和處理。另一方面,監管執法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對“一鍋端”式的垃圾清運車輛,該處罰的要處罰,該追究責任的要追究責任,決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廣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一旦發現清運車輛不遵守相關操作要求,將不同類別的垃圾“一鍋端”的情況,要積極舉報,確保垃圾分類工作落到實處、不留死角。( 葉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