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垃圾分類看社會治理
來源:人民日報  |  2020-05-21 19:04:05

  來到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駐地廣西大廈,門口電子顯示螢幕正在播放垃圾分類宣傳片;走進大廈,前臺、電梯口、資料欄,都放著《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進入房間,垃圾桶貼著“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的標識;餐廳也貼著垃圾分類處理流程海報……

  要説今年的駐地有啥不一樣,垃圾分類算一樁。

  垃圾分類看似小事,不過是舉手之勞,推廣起來卻沒有那麼簡單。它不僅關乎環境衛生,而且涉及政府、企業、社區、居民等多方主體,對社會治理能力是個考驗。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的節點,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有不少像垃圾分類這樣具有跨界性、關聯性、複雜性的現實課題,都對社會治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筆者身在駐地,掃一掃《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上的二維碼,就能收到一份垃圾分類“寶典”:輸入垃圾的種類,拍照或語音識別,就會提示應該投到哪一類垃圾桶裏。這種精細化、人性化的措施,讓解決此類社會治理難題有了更多的抓手。

  在駐地採訪期間,還有一樁小事印象深刻。向前臺借用指甲刀,開門時發現,來送指甲刀的不是服務員,而是一個萌萌的智慧機器人。據了解,這樣可以減少人與人直接接觸,有助於疫情防控。類似這樣的科學化、智慧化手段,也可以更多地應用於社會治理實踐,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記者 吳月)

責編:王濤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