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資源縣:厚植産業確保脫貧不返貧
來源:經濟日報  |  2020-12-08 09:13:28

  “村裏大變樣,群眾的生活也變好了,這幾年我養魚和種植板栗,再加上種稻穀、養雞和鴨,一年收入算起來有5萬多元。”走進廣西桂林資源縣瓜裏鄉文溪村,56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蔣揚鵬告訴記者。

  文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種植杉樹、中藥材以及發展雞、鴨、魚養殖産業,人均收入增加了3000元以上,去年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近年來,資源縣厚植扶貧産業基礎,大力推進全面穩定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貧困戶脫貧後不返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該縣立足各鄉鎮實際,優化産業結構,積極發展特色扶貧産業。在資源鎮、中峰鎮側重種植紅提、獼猴桃;在梅溪鎮、瓜裏鄉側重發展優質稻、中藥材産業。目前,該縣所有貧困村和非貧困村都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産業格局正逐步在各鄉鎮、各行政村形成。

  在該縣資源鎮,駐村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分隊多措並舉推動發展特色種植、生態養殖、鄉村旅遊等産業,建成了種養産業基地20多個,帶動了5個貧困村800多戶貧困戶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各村註冊成立了2個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了全鎮82%的貧困戶。

  此外,資源縣牢固樹立“兩山”理念,憑藉山奇水秀的優勢,著力打造“旅遊+”“生態+”的發展模式,輻射帶動民宿、餐飲、種養等産業發展和貧困戶就業創業,依託“美麗經濟”促進脫貧産業發展。

  在兩水苗族鄉塘洞村,“旅遊+”模式奏響了脫貧新樂章。該村大力鼓勵村民種植紅薯、雜糧,並與民宿、農家樂經營者簽訂購銷協議,助力群眾脫貧致富。“這28個房間包括鄉村主題餐廳、休閒茶吧等,最多可接待遊客130人。”看著這麼多的遊客,塘洞村黨支部書記唐昌義感慨,“吃上‘旅遊飯’後,村裏貧困戶的腰包越來越鼓了。”

  旅遊發展了,遊客變多了。在發揮生態優勢的同時,資源縣還注重傳承“民族韻味”。該縣的苗族尼吶呢(一種山歌藝術)成功申報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同時在中峰鎮社嶺村成立刺繡傳承基地,開發出少數民族地區農副産品、工藝品和民族服飾刺繡等産品,讓遊客實現了“觀賞、體驗、融入”的個性化旅遊。

  “自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資源縣共實現貧困人口脫貧7855戶、貧困村摘帽43個,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末的16.03%降至2019年末的0.21%。2020年實現全縣剩餘未脫貧的4個貧困村摘帽,剩餘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資源縣委書記韋紹藝説。(記者 童 政 通訊員 劉宗秋)

責編:馮實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