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來源:經濟日報  |  2021-05-12 09:00:42

  5月11日發佈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同)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我國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全國人口是指我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當日的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10年間人口的主要變化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口發展的歷史進程,同時也反映出人口發展中面臨著一些結構性矛盾,如勞動年齡人口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總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數量走低等。

  人口發展形勢呈現積極變化

  從人口總量看,雖然增速放緩,但仍保持平穩增長。2020年我國總人口達到14.1億人,約佔全球總人口的18%,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從人口品質上看,人口受教育水準明顯提高,素質不斷提升。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從2010年的4.08%下降為2.67%。

  同時,性別結構改善。總人口性別比為105.1,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105.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別比2020年為111.3,較2010年降低了6.8,逐漸趨向正常水準。從年齡構成上看,0至14歲少兒人口數量比2010年增加3092萬人,比重上升1.35個百分點。出生人口中“二孩”佔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

  此外,人口的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2020年我國人戶分離人口達到4.93億人,約佔總人口的35%。其中流動人口3.76億人,10年間增長了將近70%。人口持續向沿江、沿海地區和內地城區集聚,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長迅速。10年間城鎮常住人口增加2.36億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了14.21個百分點,比上一個十年的增幅又上升了0.75個百分點。

  “全面兩孩”政策取得積極成效

  寧吉喆介紹,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看,人口生育情況呈現幾個特點:出生人口規模大。2016年和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大幅增加,分別超過1800萬人和1700萬人,比“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分別多出200多萬人和100多萬人。

  “二孩”佔比高。2014年至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佔比明顯上升,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此後雖有所下降,但仍高於40%。由於生育政策調整,全國多出生“二孩”數量達1000多萬人。

  生育率降低。數據表明,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處於較低水準,這主要受到育齡婦女數量持續減少和“二孩”效應逐步減弱的影響。

  “低生育水準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生育水準的高低既受政策因素的影響,也受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後者的影響力逐步增強。”寧吉喆表示,低生育將成為我國面臨的現實問題。

  辯證看待人口變化影響

  從近年來我國人口發展變化的趨勢看,未來人口增速將繼續放緩,我國人口今後會達到峰值,但具體時間還有不確定性。

  “普查結果顯示,我國16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人,勞動力資源仍然充沛。人口平均年齡為38.8歲,依然年富力強。”寧吉喆認為,我國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同時勞動年齡人口逐年緩慢減少,經濟結構和科技發展需要調整適應。人口素質不斷提高,但大學生就業壓力加大,産業轉型升級步伐需要加快。人口加快集聚既反映了城鎮化和經濟集聚的趨勢性變化,也對提高城鎮化品質、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從普查結果看,與2010年相比,0至14歲、15歲至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1.35個百分點、下降6.79個百分點、上升5.44個百分點。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億人,比重達18.70%,老齡化進程加快。

  寧吉喆表示,少兒人口比重上升既反映了調整生育政策的積極成效,又凸顯了“一老一小”問題的重要性,需要優化生育政策,完善養育等人口服務體系。此外,老齡化已成為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曾玉平表示,儘管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但中國勞動力資源的絕對量依然較大。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水準,解決崗位需求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將成為就業的主要問題。人口素質提高會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要素生産率提高,推動人口和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記者 熊 麗)

責編:馮實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