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積極財政政策效能
來源:經濟日報  |  2021-08-03 09:40:12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推動2021年底2020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這對於下一步更好把握財政政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明確了工作方向。

  首先,財政政策在繼續“積極”的導向下,要充分提升政策的效能。這既依靠政策方向、措施組合的正確合理設計,也要加強政策執行中的全過程績效考評,從事前到事中、事後,緊扣政策“有效性”,發揮好財政政策應有功能作用。在2020年的“大疫之年”“大考之年”,我國積極財政政策採取了更加積極的政策設計,並推出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等“非常之策”。2021年以來,財政政策在保持必要的積極特徵且體現連續性的同時,已審時度勢作出了政策動態優化的安排。比如在赤字率水準上,結合對復工復産勢頭明顯與保持財政運行可持續性的考慮,比2020年的“3.6%以上”略有調低,但仍按3.2%左右安排,以呼應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取向,支持復工復産在抵禦內外部不確定性影響的同時繼續向好,更好地實現“提質增效”努力目標。

  其次,財政政策需要特別關注對基層運行狀態的支撐。我國基層“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是政府履職盡責、維護經濟社會生活正常運行的托底事項,直接關係群眾切身利益,可稱為大局穩定的“壓艙石”。而“三保”底線的兜牢,首先需要匹配財政資金的有力支持,並需要積極調動財政體系外的資金力量形成合力。比如,2020年採取中央安排財政資金以貼息方式直達基層,調動商業性金融體系的資金力量,使受疫情衝擊的小微企業可獲得優惠低息貸款,有力支持了小微企業“抗寒過冬”存活下去,進而復工復産、恢復發展,促進了就業目標的實現、基本民生的穩定。今年,繼續保障基本社會保障等一系列民生事項的資金給付,也需要採取類似舉措。

  預算內安排的政府投資,既是財政部門助力“擴大內需”的重要調控手段,又是優化經濟結構、服務高品質發展、形成綜合績效的重點政策事項。財政投資支出的安排,還密切聯繫著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從而籌集相關資金的進度。所以,在明確提升效能和兜牢底線的要求之後,中央強調“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並明確了任務“時間表”,即“推動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鮮明地體現了政策效能的考評要求,各地必須積極擔當作為,全力完成有關任務。

  各地各部門應認真學習貫徹此次會議精神,把握好上述三個層次的政策優化要求,更好提升積極財政政策的效能,順利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賈 康 係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責編:馮實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