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服務”護佑生命健康
來源:經濟日報  |  2021-12-31 09:56:16

  12月6日,面向重慶3200多萬基本醫保參保群眾推出的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重慶渝快保”上線,為重慶市民打造專屬醫療保障。截至12月20日,“重慶渝快保”參保人數已達220萬人。來自中國銀保監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保險業各項賠款與給付支出1.27萬億元,同比增長16.52%。其中,健康險賠款與給付支出3397.19億元,同比增長54.25%,充分體現出保險業在服務人民健康方面病有所醫、弱有所扶、困有所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中國銀保監會強調,要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動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切實滿足基本醫療保障以外的保障需求。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以及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民眾對保險的需求日益旺盛,關注度也逐漸提高。

  近年來,多個城市的“惠民保”業務發展迅速。據銀保監會統計,已經有58家保險機構在27個省參與了超過100個城市的定制型醫療保險項目,項目總參保人數超過了7000萬。如何讓民眾用低支出獲得高保障?保險行業圍繞這一重要課題不斷創新突破。以中國人壽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為例,截至今年11月中旬,累計達成50個産品分保,覆蓋人群超5000萬人,持續推動“惠民保”以低保費、高保額、不限既往症等特點服務人民,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難題。中再壽險總經理田美攀説,中再壽險聯合特藥服務商,探索商業保險的帶量採購,實現了保司風險和産品價格的“雙壓低”,切實保障了“惠民保”的惠民屬性。

  自參與“惠民保”業務至今,中再壽險持續推進産品及服務迭代升級,從三個層面增強“保民生”作用:一是不斷放開投保人群限制。從最開始帶病體除外到幾乎不設投保門檻限制,將老年人、次標體、慢病體等弱勢群體納入進來,實現“應保盡保”。二是不斷提高服務水準。特藥目錄不斷豐富,從最初的20多種擴展到100種海內外特藥保障,大幅提升保障水準和保障範圍。三是逐步滲透下沉市場。相較于一二線城市,下沉市場人群保險滲透率相對較低,人身險保障缺口相對較大,“惠民保”業務逐步推廣至三四線城市,對當地醫療保障水準起到了有效補充。

  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謀劃打通醫療、保險、健康管理等行業壁壘,提供“保險+服務”已經成為保險公司拓展業務的必選項。如眾安保險從2016年開始就以滿足用戶健康管理需求為目標佈局大健康生態,致力於提供“保險保障+醫療服務”的一體式體驗。在服務上,眾安保險以互聯網醫院為重要載體,服務場景從住院、重疾等延伸至滿足用戶日常需求的門急診、慢病治療、健康管理、康復管理場景,更好地服務用戶全生命週期。

  眾安保險副總經理楊楠表示,基於閉環生態服務的打造,眾安保險理賠服務也拓展至投保人病前、病中、病後全過程,覆蓋患者健康管理所需的“問診—看病—支付—用藥—護理”全鏈條,開創“服務型理賠”新模式。截至今年6月底,眾安互聯網醫院在今年被保用戶的服務滲透率已經超過42%。眾安重疾綠色通道服務已經覆蓋了31個省份,100多個城市和900多家醫院,住院醫療墊付覆蓋全國超過2000家醫院,累計提供住院醫療墊付超過1萬次。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經過多年發展,商業保險在醫、藥、醫療信息、健康管理等健康産業的佈局和合作愈加廣泛。社保與商保的互動日趨頻繁,商業保險發展的邊界和空間逐步清晰,市場化優勢和創新動力有望進一步釋放。商業保險作為醫療保險服務的提供者、醫療健康費用的重要支付方、健康産業鏈的重要參與者和整合者,功能和作用將得到進一步強化和提升。(記者 于泳)

責編:馮實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