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發佈穩增長“路線圖”
來源:經濟日報  |  2022-02-09 10:11:46

各地發佈穩增長“路線圖”_fororder_res04_attpic_brief (3)

  隨著各省份陸續召開兩會併發布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地方經濟發展“路線圖”已明確。面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各地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在擴投資、促消費,釋放內需潛力方面打出更多政策“組合拳”。

  多地適度下調增速目標

  截至目前,除天津因疫情原因推遲召開兩會外,已有30個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2022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

  經濟日報記者梳理髮現,對照2021年各地經濟增速,除了西藏、河南、寧夏、河北,有26個省份下調了今年增速目標。其中,多數省份的預期增速目標值在5.5%至7%之間,中西部地區目標增速相對較高。

  “多地下調2022年經濟增長目標,既符合經濟增長的客觀規律,也符合各地經濟發展實際。”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一方面,在經濟加快復蘇帶動下,多數地區在2021年取得了較高的經濟增速,因此在設定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時,需考慮基數影響。另一方面,各省份都面臨不同程度的經濟下行壓力,考慮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下調了增長目標。

  湖北省省長王忠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今年7%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與湖北經濟潛在增長率相適應,與去年以來逐季回升的復蘇態勢相銜接,與全省發展支撐相匹配。

  上海市2022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則定在5.5%左右。上海市市長龔正表示,這一目標兼顧了當前和長遠,綜合考慮了需求供給和預期面臨的壓力。

  記者注意到,雖然多地今年目標增速較去年有所下調,但從已發佈的數據看,除重慶、山東、江蘇外,其餘省份目標增速均高於過去兩年的平均增速,體現出穩中求進的積極取向。

  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

  2022年,各地積極部署擴大有效投資。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表示,經濟工作的主攻方向,就是抓投資上項目。要以高品質投資和項目建設,促進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生態優化、民生改善。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建立省主導的跨區域跨流域跨週期重大項目實施機制,確保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達産早見效。

  “受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動力不強,落實好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亟需要加大穩投資對穩增長和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地方政府在投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要因地制宜根據地方財力情況加大投資力度,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帶動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兩新一重”和社會、生態等領域的補短板建設。

  多地將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北京市提出,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適度超前安排一批基礎設施項目,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內蒙古表示,要抓住國家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的機遇,抓緊構建聯通全國、貫通全區的現代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江蘇要求,科學論證、適度超前佈局重大基礎設施,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管道特別是城鎮燃氣管道,以及市政、生態環境、防災減災等領域投資力度,加快建設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推動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領域智慧化改造。

  “兩新一重”是穩增長增後勁的重要發力點。比如,四川提出,狠抓700個省重點項目特別是100個省級重點推進項目,加大“兩新一重”項目建設力度,加快千兆光網、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充換電站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公共服務、市政公用等新型城鎮化建設。

  劉向東認為,2022年是“十四五”規劃提出的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的關鍵一年,應加快推動這些重點工程項目形成實物工作量,同時要增強投資的有效性管理,避免地方在投資建設中出現重復建設和低效競爭的行為,讓投資對穩增長的效果兼顧長遠發展。

  多措並舉激活居民消費

  2021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5.4%,消費重新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今年,各地繼續部署出臺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著力推動消費總量擴大和品質改善。

  比如,北京市提出,積極適應疫情防控催生的消費業態變化,深入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專項行動。浙江提出,大力培育消費新熱點,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開展綠色智慧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積極發展夜間經濟,促進旅遊市場恢復。

  “內需仍是我國經濟增長最主要的拉動力量。2022年必須加大力度提振內需。”溫彬表示,在發揮好投資對經濟增長關鍵性作用的同時,還要進一步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經濟日報記者梳理髮現,除穩定汽車、家電等傳統大宗消費外,綠色消費、數字消費等新型消費和縣鄉消費成為熱點,休閒康養、家政服務、智慧餐飲、在線體育等新業態受到重視。多個省份提出要加大對步行街、商業街的升級改造力度,積極發展夜間經濟。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為今年各地推動消費提質擴容的重要抓手。比如,上海表示,要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做大做強首發經濟、夜間經濟、免退稅經濟、品牌經濟,促進世界級商圈業態和功能持續提升。廣東提出,加快推進廣州、深圳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規劃佈局若干區域消費中心城市。重慶提出,抓住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契機,實施國際消費載體提質等“十大工程”。(記者 熊麗)

責編:馮實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