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防城港市脫貧攻堅成就之港口區
臨港工業拓渠道 百企扶村助脫貧
港口區漁光互補項目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林 強/攝
港口區利用轄區工業企業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
扶貧車間帶動貧困戶就業。 洪許艷/攝
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 郭 琰/攝
港口區紅衣花生産業種植基地。
海紅米秋收現場。 王怡凱/攝
港口區積極打造“5+2”扶貧特色産業。圖為紅沙萬畝蠔排養殖基地。
大蠔喜獲豐收。 陳小川/攝
五黑雞助農增收。
港口區借力臨港工業企業促脫貧謀發展。圖為臨港工業園區。 林 強/攝
韋慶祿 駱振華/文
港口區是防城港市主城區,南瀕北部灣,東鄰粵港澳,西與越南隔海相望,是內地進出東盟各國重要的中轉基地和祖國大西南便捷的出海通道,是自治區和防城港市重大項目的佈局地,構建了以鋼鐵、有色金屬、糧油、能源等支柱産業為主體的臨港大工業格局。
“十三五”期間,港口區共有3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048戶4058人。這些年,港口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防城港市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的要求,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戰。該區立足臨港工業經濟基礎,找準“農村所需”、“群眾所盼”與“企業所長”的結合點,動員組織駐地企業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工作,通過解決就業、實施項目、電商服務、捐資助學等多種途徑,常態化開展“百企助村·村企共建”活動,助力構建社會“大扶貧”格局。經過上下不懈努力、奮力攻堅,2016年底該區3個貧困村順利摘帽,2019年底該區貧困發生率降為0.04%,按時按量完成各項脫貧攻堅任務。
1 加碼就業服務 促進持續增收
落實政策穩就業。該區實施系列就業幫扶政策,重點推動穩崗補貼、交通補貼、農民工就業困難補貼、創業補貼、創業園房租補貼等政策落實,鼓勵和引導企業積極吸納城鄉人員尤其是農民工就業,切實幫助減輕農民工和企業負擔。
目前,該區共發放2020年2月至6月期間赴廣西區外務工或在當地扶貧車間、企業穩定就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崗補貼870人190多萬元及交通補貼1.98萬元,極大保障了建檔立卡群眾就業的連續性、穩定性。
對接供需促就業。該區立足沿海臨港的區位優勢和工業優勢,結合轄區勞動密集型工業企業眾多且貧困勞動力學歷技能普遍不高等特點,通過網上發佈、宣傳欄張貼等方式發佈招聘信息和企業復工信息,為城鄉人員求職提供便捷就業服務,全力做好勞動力供需服務對接。通過採取 “一對一”崗位推薦及大力引導用工單位優先聘用貧困務工人員等措施,積極推動用人單位與貧困求職者之間匹配對接,落實轉移就業。
近年來,轄區內的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廣西金川有色金屬有限公司等企業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群眾就業近4000人,人均月增收近4000元,年增收3.84萬元以上。
開發崗位增就業。港口區按照“圍繞産業、因地制宜、突出重點、佈局合理”的原則,加大扶貧車間、扶貧工場、就業驛站認定,共認定扶貧車間4家、扶貧工場17間、就業驛站6家,提供服務員、送貨員、養殖員、捕撈工等不同崗位10余種,不斷加大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吸納力度,目前共新增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力就業102人。
同時,該區還按照“區級統籌、鎮(街)開發,就地就近、方便群眾”的原則,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結合實際開發鄉村環境衛生清掃員、村務協管員、社區治安協理員等工作崗位,安置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248個,有效地解決了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問題。
截至目前,港口區104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有效勞動力就業率達100%,有力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持續穩定。
2“輸血”變“造血” 激發內生動力
港口區是防城港市經濟建設的重要戰場,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植物油生産基地、最大的磷化産品加工出口基地、祖國西部的新能源基地。近年來,港口區加大扶貧就業服務,用好臨港工業的轉移就業帶動作用,通過多舉措鼓勵當地企業吸納貧困戶就業,著力解決貧困戶就近就業問題,增加貧困戶穩定收入。
截至今年9月,港口區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2001人(其中外出務工1708人),外出務工人數比2019年1525人增長12.2%。僅在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就有近1000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在此就業實現脫貧致富。
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是自2016年起連續三年入圍中國企業500強的鋼鐵企業。該公司負責人介紹,就業扶貧一直是該公司助推脫貧攻堅的主要措施,將扶貧由“輸血”變“造血”,建立幫扶制度,紮實開展針對性扶貧,積極幫助當地貧困員工脫貧,甚至定期深入百色市、河池市等開展就業扶貧招聘會,解決了多地貧困戶“就業難”問題。
3 強化工業反哺 脫貧實現共贏
張振滿是港口區企沙鎮赤沙村人,因家庭人口多,妻子體弱,家庭經濟狀況一直較差。在政府的幫扶下,夫婦倆分別到附近的鋼鐵基地和中華電力企業上班,現在兩人每月收入加起來近6000元。村裏還有不少貧困戶與張振滿家一樣,在政府的就業扶持政策幫助下,有了穩定的工作,甩掉了窮帽子,過上了安穩日子。
近些年來,港口區委、政府利用臨港企業落戶建設需要生活服務配套和用工的時機,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做活“生活服務”和“用人”文章,助力扶貧和港口區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
今年6月底,防城港人民期盼多年的鋼鐵基地項目正式點火投産。該項目的投産,意味著將帶來密集的物流、人流,意味著需要極大豐富的配套服務。
緊鄰鋼鐵基地的赤沙村則依規利用本村土地的“邊角料”,建設了一個集吃、住、玩、商于一體的綜合扶貧基地。據悉,赤沙村還計劃與相關企業聯營建設一個完整的冷鏈配送車間和一個農貿市場。“在鋼鐵基地生活、工作的人很多,每天需要大量的魚、肉、蛋、蔬菜和瓜果等。”企沙鎮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項目不但能滿足廠區人員的生活需求,還能提供不少就業崗位,以此優先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
光坡鎮是港口區重大企業落戶最多的鄉鎮之一。其中,防城港核電項目的承建企業與維護企業都駐紮在光坡鎮,早在脫貧攻堅戰初期,該鎮在港口區黨委、政府的引導下,做足了“借企扶貧”文章。 2016年,專門服務防城港核電項目的兩家團體餐飲企業欽州市大海貓酒店和武漢華工後勤管理有限公司進駐光坡鎮。兩家企業聽説光坡鎮精準扶貧任務較重便主動參與全鎮精準扶貧戶脫貧摘帽攻堅。“社會責任履行越好,企業發展就越快。企業利潤來源於社會,理應回報社會,積極參與扶貧工作就是回報社會最好的體現。”兩家企業領導想法高度一致。作為全國連鎖團餐企業的武漢華工沒有從其他城市抽調熟練工,而是不惜花費資金,按照技術等級的標準和要求培訓當地貧困群眾,讓他們掌握餐飲技術順利上崗。光坡村38歲的貧困戶黃再厚,2016年進入飯堂做廚師。“我每月有4500元工資,除去日常開支,還有不少節余。”滿臉憨笑的黃再厚袒露心聲,“摘掉了窮帽子,我臉上也有了光彩。”
企業多了,人氣旺了。光坡鎮進一步發展具備一定基礎的“光坡雞”産業,鼓勵貧苦戶在內的農戶養殖,並協調配送給駐鎮的企業飯堂,為農民開拓增收渠道。此外,該鎮還大力發展農家樂、民宿等産業,滿足周邊企業員工需求,在活躍旅遊市場的同時,又促進農民增收。這些舉措全面闡釋了企業反哺農業農村、促進脫貧攻堅的新時代內涵。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共港口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