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靖西:“中華巧女”黃肖琴 她的繡球技藝了不起
來源:廣西新聞網  |  2020-12-18 09:55:23

廣西靖西:“中華巧女”黃肖琴 她的繡球技藝了不起

  黃肖琴老人手捧著最新研究出來的3D繡法,惟妙惟肖的繡球供不應求。林滿 攝

廣西靖西:“中華巧女”黃肖琴 她的繡球技藝了不起

  第五道工序縫合成球瓣。駱茜 攝

廣西靖西:“中華巧女”黃肖琴 她的繡球技藝了不起

  純手工編織出的3D繡線。林滿 攝

廣西靖西:“中華巧女”黃肖琴 她的繡球技藝了不起

  黃肖琴老人耐心傳授繡球技藝。羅倩 攝

  廣西新聞網靖西12月17日訊(通訊員 羅倩)“現在做繡球的環境好了,亮堂堂的燈光照亮了整間屋子,雖然我78歲了可是我的身體還很硬朗,起碼還能做20年的繡球呢。”在廣西百色靖西市舊州古鎮的一處閣樓裏,有著“中華巧女”美譽的黃肖琴老人,一邊繡著繡球,一邊樂呵與徒弟們攀談著。

  靖西市地處桂西南邊陲,有“山水邊城 錦繡壯鄉”之美譽,而舊州古鎮就是靖西市山水風光的縮影,鎮上500多戶人家,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繡球,從5至6歲的娃娃到60至70歲的老太太都參加製作繡球,被譽為“中國繡球之鄉”。

  今年78歲的黃肖琴老人,是舊州古鎮的繡球能手,是靖西繡球的代言人,也是當地一張行走的“活名片兒”。據黃肖琴老人回憶,她從16歲就開始製作繡球了,在那個年代會縫製繡球的人並不多,憑著對繡球的喜愛,在農忙之餘就跟著長輩偷師學藝,而當時學習的初衷是被精美的繡球深深吸引。繡球的製作是一門及其繁瑣且耗時、效率低的手工技術,先後有漿布、裁剪、繪圖、刺繡、縫合成球瓣、填充、拼縫7道工序。“以前的生活條件很艱苦,做繡球也僅僅是為了能賣個好價錢補貼家用,白天務農,晚上回來才有時間趕制繡球。那時候用電條件也不好,很多個夜晚都是點著煤油燈縫製,效率跟不上,長年累月下來,眼睛也不好使了。”黃肖琴老人感慨地説。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來訪舊州古鎮的遊客較少,隨著國內疫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遊客量已逐漸恢復,舊州古鎮也向世界發出免費遊玩的邀請函。舊州古鎮村委主任據蔡廷明介紹,現在很多外來遊客為了目睹“中華巧女”製作繡球慕名來到舊州,黃肖琴老人和她的繡球技藝儼然成了“金招牌”。古鎮裏過半婦女都是黃肖琴的學徒,繡球從名不見經傳,到如今家的家喻戶曉、逐漸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産業,老人家的引領作用功不可沒。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舊州古鎮繡球的年産量達50多萬個,銷售收入達1000多萬元,由黃肖琴老人製作的繡球已遠銷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和港臺地區。舊州的繡球不僅走向了世界,古鎮內旅遊業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夜幕降臨之時,景區裏美輪美奐的亮化工程更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光遊客。“每一個星期我們都會安排工作人員到景區進行安全用電的巡視,竭盡全力讓人民群眾用上‘安心電’、‘致富電’。”南方電網廣西新電力集團靖西供電公司舊州供電所的員工説。據了解,該公司2019年在地州片區累計投入的3700萬餘元共記96個農網改造工程項目已經全部竣工投産。

廣西靖西:“中華巧女”黃肖琴 她的繡球技藝了不起

  舊州供電所的工作人員定期為舊州古鎮景區進行安全用電巡線。羅倩 攝

廣西靖西:“中華巧女”黃肖琴 她的繡球技藝了不起

  舊州供電所的工作人員在黃肖琴家裏更換新的電錶。羅倩 攝

  從點著煤油燈縫製繡球到如今在亮堂堂的燈光下縫製繡球,離不開的是電力部門的保駕護航;從求人做繡球到如今獲得各種榮譽稱號,得益於黃肖琴孜孜不倦對手工技藝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黃肖琴説:“傳統的繡瓣只有黃綠紅這3個顏色,現在我研究著融入更多的現代元素和更加精緻的3D繡法,把繡球的這一門技藝代代傳承下去是我最大的夢想與責任了。”

編輯:唐志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