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廣西頻道報道:李盛金是玉林市北流市西埌鎮新村總支部書記,在他的心裏,裝著一件群眾的事。
新村屬“十三五”貧困村,坡地多,群眾丟荒、拋情況嚴重。該村有貧困戶100戶393人。
在進村考察的時日裏,新村連綿的坡地給了李盛金靈感,為了利用好當地不多的資源,李盛金和種植砂糖桔的老闆曾憲森商量,將新村貧困戶的坡地、荒地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出租,同時成立了農民合作社——廣西北流市合創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為貧困戶發展産業提供堅強的後盾。
産業基地成立後,土地流轉的農戶獲得了土地分紅,不便於外出務工的貧困戶就到合作社務工,賺取工資,既沒有勞動能力又沒有土地的一些貧困戶則通過“一戶一産業”資金入股,獲得了入股分紅。“其他貧困戶也不能閒著,水稻種植、花生種植,養雞等都要提上日程。”李盛金説,産業要發展,必須要激活大家的內生動力。
如今,有了特色産業的新村煥發了新顏。“3+1”特色産業為優質水稻、肉雞、柑橘(檸檬),自選産業為花生。新村68戶貧困戶種有優質水稻,74戶貧困戶養有肉雞,35戶貧困戶種養有柑橘或檸檬,花生産業覆蓋了24戶。産業興旺的新村于2018年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組織把我選舉為支書,我不能辜負組織的栽培,群眾把我選為人大代表,我便不能辜負群眾的信任與厚愛。”這是李盛金的履職宣言,也是工作寫照,他不辜組織,始終把村民的事放在第一位,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文 許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