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生態美 産業強 百姓富
來源:廣西日報  |  2020-12-30 09:15:23

  本報記者 袁 琳  通訊員 張 雷

  石漠化綜合治理成效全國第一,人工林、速豐林面積多年穩居全國第一,森林年生長量、年木材産量、森林蓄積年凈增量均居全國第一,植被生態品質和植被生態改善程度全國領先,現代林業強區初步建成……

  “十三五”以來,廣西按照黨中央的指導思想和戰略部署,堅持綠色發展,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使“山清水秀生態美”成為廣西的金字招牌、最大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特有優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在八桂大地生動實踐。

  八桂城鄉的壯美底色

  從貓兒山到北部灣,從防城港邊境線的紅樹林到桂西北大山裏的茫茫林海,蒼茫無垠的綠色構築出廣西一道道靚麗的生態風景線。

  “十三五”以來,廣西始終堅持不懈植樹造林,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的保護修復,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命共同體,全區森林覆蓋率由2014年的62.08%增加到如今的62.45%,居全國第3位。

  全區不僅實現了有山皆綠,森林城鄉更是增綠添彩,院在綠中、人在景中。“十三五”期間,全區新建“國家森林城市”1個、森林縣城13個、森林鄉村23個,完成綠化美化村屯7.53萬個,完成古樹名木掛牌立牌13.98萬株,古樹名木保護率達99.98%。

  造林和管護有機統一,只做“加法”不做“減法”。林業部門大力推進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生態重要區域的樹種結構調整,實施人工純林改造試點項目,發展鄉土樹種、珍貴樹種和油茶、核桃、堅果等特色經濟林,培育大徑材、無節材和混交林,營造花化彩化森林。全區重點生態工程營造鄉土樹種、珍貴樹種、混交林比例從過去1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

  森林品質和生態效益日漸提升,全區森林生態服務價值超過1.46萬億元。森林蓄積量由2014年的6.8億立方米增加到如今的9.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8.3%,單位面積蓄積量居全國第1位。全區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基本上被森林所固定。

  綠色經濟的重要引擎

  走進荔浦市木衣架産業核心示範區的廠房,一排排原木碼垛堆壘。在加工車間,木料經切割、鑽孔、噴漆、裝釘,完成了從原木到成品衣架的華麗變身。目前,園區有竹木類産品生産加工企業共326家,其中木衣架企業126家、有自營出口權企業28家、廣西林業産業化龍頭企業7家,行業從業人員3萬多人。

  從零星的手工作坊到“中國衣架之都”,從家居産品的生産者到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再到如今産量和出口量佔據全國市場份額約70%,荔浦的木衣架産業從無到有,逐步形成了小産品、大市場、大産業的特色産業集群發展格局,成為全球最大的衣架生産和出口基地,實現了世界衣架“廣西製造”。

  荔浦木衣架産業雄起的背後是廣西林業産業5年來的迅速崛起。目前,林業已成為我區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全區林業産業總産值同比2014年翻了一番多,達到7042億元,年均增長17.14%;全區木材産量達到3500萬立方米,林下經濟總産值達到1144億元,油茶、核桃等特色經濟林産業産值達到1062億元。

  人造板産業是我區木材加工業的核心産業。“十三五”期間,我區加快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産能,增加綠色環保産品。目前規模以上人造板生産企業1686家、板式傢具製造企業50多家,木材加工産業直接就業人數約26萬人。傢具行業加工技術和設備水準大幅提高,廣泛應用數控技術、傳感技術、鐳射測距及機器人技術,水性油漆技術有新突破;設計端雲計算技術和行銷端虛擬現實技術為傢具産業鏈變革注入了新活力。

  在我區的林化産品中,八角、松香及其深加工産品佔世界貿易量的50%以上,茴油、肉桂、桂油、栲膠産量佔全國的90%以上,廣西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林化産品生産基地。目前,我區已初步建立林化産業技術創新開發體系及平臺,松脂産業先後開發出歧化松香、松油醇等40多個系列産品,八角産業先後開發了八角乾果、茴香晴、茴香醇以及莽草酸等系列産品,肉桂産業先後開發了肉桂醛、肉桂醇、桂酸乙酯等系列産品。天峨縣天泉桐油加工廠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桐油籽加工企業,其生産的桐油遠銷俄羅斯、日本、美國和東南亞諸國。

  脫貧致富的發展新路

  走進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油茶産業核心示範區內的茶油加工廠房,山茶油的香味撲鼻而來。

  “我們不僅僅做食用的山茶油,還做成護膚品、洗滌類系列産品,提高附加值。”環江伍香源食品科技公司負責人韋維説。

  2019年9月,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油茶産業核心示範區獲批創建。依託全縣15萬畝的油茶種植面積,示範區內建設了現代化油茶精深加工廠,目前已有4條智慧化生産線,成為廣西唯一具有自主知識産權、茶油年生産能力1000噸以上的油茶加工廠。工廠的建立,使農民的油茶果能夠就近按不低於市場均價收購,並帶動周邊貧困人口就業脫貧。

  “大規模植樹造林為因地制宜發展林業、林産和林下經濟創造了條件,讓廣大農民特別是貧困農民收穫更多的‘綠色福利’。”自治區林業局局長黃顯陽説,廣西貧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大石山區,脫貧希望在林。全區林業部門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核桃、油茶、堅果、林下經濟等特色林業産業,是為貧困人口提供“長期糧票”的主要措施。

  我區集體林地面積佔林地總面積的90%左右,是林農發展林業産業、增産增收、脫貧致富的主戰場。在脫貧攻堅戰中,廣西作為全國重要的森林資源富集區、森林生態優勢區和林業産業集中區,大力推動林業産業扶貧、生態扶貧工作,走出了一條保護、開發與扶貧並行的生態發展新路子。

  2016年以來,廣西林業部門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大力發展林業綠色富民産業,大力實施林業産業扶貧、生態扶貧。截至目前,全區54個貧困縣林業産業總産值超過24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54個貧困縣森林覆蓋率達73%,較2015年增長了5.2個百分點。林業産業扶貧、生態扶貧累計直接帶動60萬名以上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帶動120萬名以上貧困人口增收。

編輯:唐志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