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西崇左1月3日電 題:探訪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村民從“與猴爭利”到“以猴為榮”
中新社記者 林浩
“上世紀80年代,村民們靠山吃山,人為傷害白頭葉猴、破壞棲息地的情況時有發生,猴群一度瀕臨滅絕。現在,大家退耕還林,和猴子成為好朋友,如果發現新的猴群出現,都感到非常自豪,主動要求設立保護標識。”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任吳堅寶3日對記者説。
白頭葉猴于數百萬年前從東南亞地區遷徙到廣西崇左,長期進化演變而來,是世界上第一種由中國人發現並命名的靈長類動物。僅分佈于廣西崇左明江和左江相夾的三角地帶,係中國一級保護動物,已被納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極度瀕危物種名錄。
中新社記者近日走進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這群“喀斯特精靈”的生活現狀。
冬季是白頭葉猴的生育高峰期,吳堅寶告訴記者,連日來,猴群喜事連連,增添了不少新成員。記者走訪時看到,剛出生的猴寶寶通體金黃,臉色粉嫩,耷拉著腦袋,藏在母猴懷中,跟著媽媽在山林間穿梭,偶爾探出小腦袋,十分可愛。
“白頭葉猴幼崽的毛色是金黃的,鮮艷而耀眼,很遠就能看得見。一個月後慢慢變成灰黃色,並逐步被黑白兩色取代,隨後,開始學習攀岩、採摘樹葉覓食等生存技能。”説起白頭葉猴的成長故事,吳堅寶非常熟悉。
今年67歲的攝影師蒙新良也對白頭葉猴“情有獨鍾”。從1986年至今,他跟拍猴群已有近35年時間,見證這一種群發展變化。
“白頭葉猴全世界只有崇左有,很珍貴,我希望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記錄它們。”蒙新良説。
在蒙新良看來,30多年來,白頭葉猴與人類關係的變化非常大:以前在群山間尋覓數天,不一定能看到猴子的身影,發現有人到來,猴王非常警惕,立刻指揮家庭成員撤離;如今,猴子和人類已經成為朋友,即使拿攝像機對準猴子拍上一整天,它也不害怕,還不時在鏡頭前表演攀岩、跳躍等絕技。
蒙新良發現,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白頭葉猴體質日益強健,精力更加旺盛,交配的次數和成功率都有很大提升,有一年,一個猴群的9隻母猴都抱上了孩子。
為挽救曾離滅絕一步之遙的白頭葉猴,社會各界與時間賽跑,紛紛投身保護行動。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科研單位和高校專家團隊陸續來到崇左,開展研究保護工作。
來自政府和民間的保護力度也在持續升級,當地森林公安嚴令禁止在保護區內進行砍伐、放牧、狩獵、捕撈、開礦、燒荒等活動;廣西崇左白頭葉猴保護協會發起“捐種一棵樹,幸福一群猴”公益活動,為猴群建設家園。
吳堅寶介紹,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把修復猴群棲息地作為工作重點,以合作共建等方式,流轉村民土地,種植構樹、小葉榕、木棉樹等白頭葉猴喜食的樹種,擴大猴群活動範圍。
“村民正逐步從保護白頭葉猴中受益,不僅享受了國家生態補償、退耕還林等優惠政策紅利,有的還通過參與生態旅遊發展、當護林員,實現脫貧。”吳堅寶説。
崇左白頭葉猴保護區管理中心科研宣教科負責人唐華興介紹,保護區建成覆蓋面積約5平方公里的遠程視頻監控系統,並結合人工巡護、紅外相機、無人機等,構建點面結合的監測網絡,繪製130多群猴的分佈圖,建立每個猴群的動態變化檔案。
針對白頭葉猴棲息地破碎化、基因交流不暢等問題,保護區還建設生態廊道,打造“生命通道”,幫助猴群從分佈密集區域安全向外擴散,促進種群健康發展。
“如今,隨著森林生態系統得到進一步改善,保護區監測到黑葉猴、熊猴、雲豹等珍稀野生動物出沒的數據量也越來越多,保護區成功加入‘世界自然保護地聯盟’。”唐華興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