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種苗“種”出山清水秀好生態 ——廣西林木種苗産業高品質發展巡禮
來源:人民網  |  2021-01-07 17:23:22

  森林覆蓋率達62.45%,人工林面積超過1.36億畝,約佔全國的1/10,位居全國第一……這一連串驕人數字的背後,凸顯著廣西山清水秀生態美的綠色優勢。

  林以種為本,種以質為先。林木種苗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十三五”以來,廣西林木種苗工作在種質資源保存利用、良種選育推廣、種苗生産供應、種苗行政執法和種苗社會化服務等五大體系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據統計,2016~2019年,年産苗木數量穩定在10~12億株左右,年産良種種子4萬多公斤,主要造林樹種平均良種使用率達85%。全區林木種苗産值達200億元。

  聯姻科技——良种先行品質高

  林木種苗産業是科技含量較高的産業,科技支撐成為廣西林木種苗産業跨越發展的關鍵。

  從上世紀70年代末參與全國地理種源試驗、80年代開展種質資源清查和“部省聯營”建設良種基地,到近幾年開展良種基地升級換代,幾十年不間斷努力,廣西選育了一大批在區內外有影響力的優良種源、優良家係和優良無性係,如融江河流域杉木種源、寧明桐棉、忻城古蓬和容縣浪水馬尾松種源,以及一批松樹、杉木、油茶、香樟、八角等優良品種和一系列桉樹優良無性係、優良家係和優良雜交組合。“十三五”期間,全區選育並通過審(認)定的良種52個,其中:杉木17個、松樹12個、桉樹4個、西南樺6個、油茶5個、八角1個、澳洲堅果1個、茉莉花3個、紅樹林樹種3個,良種選育成果豐碩。截至2020年3月,全區累計通過審(認)定的林木良種達227個。

  廣西林木良種增益顯著,馬尾松一代改良材積增益32.7%,二代改良材積增益24.5%,蓄積年生長量居全國首位。松、杉、桉良種高産示範林每畝年均生長量分別達2.61立方米、2.40 立方米和3.62立方米,高出一般林分2—3倍。目前,全區主要造林樹種特別是松、杉、桉和油茶的良種使用率達90%以上。

  “基地是良種建設的平臺和載體。”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種苗站站長黃伯高介紹,截至2019年,全區共有林木良種基地35個,其中國家良種基地12個,自治區級林木良種基地10個,在建林木良種基地13個。各級林業科研院所、各重點良種基地積極開展良種繁育和配套栽培的良種良法技術研究。廣西國有東門林場與北京林業大學共同研究的桉樹倍性育種項目成功獲得世界首個桉樹三倍體。廣西林科院和派陽山林場採用莖段組培苗木成功繁育並造林,取得了馬尾松組培繁殖技術研究的重大突破。

  多元培育——改革供給調結構

  苗木是造林綠化的決定性物質材料,保障苗木供應是林木種苗工作的首要任務。

  廣西林木種苗部門從供給側改革入手,按照“服務造林、良種引領、品種多樣、保障供應”的思路組織苗木生産。在基地建設上,加快良種基地樹種結構調整,建設了一批杉木、馬尾松高世代種子園,以及西南樺、柚木、紅錐、楠木、楓香、格木、香合歡等珍貴鄉土樹種種子園。在育苗規模上,根據全區造林面積和樹種需求,引導種苗生産單位做好生産計劃,同時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在育苗手段上,採取有性繁殖和無性快繁相結合,充分發揮組培工廠化育苗優勢,全面提高苗木生産的數量和品質。在桉樹、西南樺組培苗廣泛應用於生産的同時,松樹、杉木等樹種組培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區主要造林樹種組培快繁體系基本形成。在技術應用上,輕型基質、無紡布育苗容器、育苗穴盤、菌根使用、空氣切根等先進育苗技術得到廣泛推廣應用,提升了苗木出圃品質,延長了造林季節。在組織方式上,以國家和自治區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為主體,大力推進良種基地“育—繁—推”一體化生産。

  經過多年努力,以重點林木良種基地、國有保障性苗圃為骨幹,集體、個體、外資等苗圃為補充的全區苗木生産供應體系基本形成。全區共有苗圃2532處,建成生産規模化、品質標準化、管理精細化和人員專業化的油茶保障性苗圃25處。全區每年可生産苗木12億株以上,不僅滿足每年300多萬畝的人工造林以及城鄉綠化的需求,每年還有數億株桉樹優良無性係和杉木、松樹、油茶及綠化苗木供應周邊省份。

  目前,廣西林木種苗産業化程度不斷提高,良種的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形成了包括以桉樹、松樹、杉木和楠木、紅錐、香合歡、黃花梨等珍貴樹種為主的用材林種苗産業,以油茶、八角、肉桂、香樟等為主的經濟林種苗産業,以桂花、蘭花、金花茶、宮粉紫荊、羅漢松等為主的綠化花卉種苗産業,涌現了一大批種苗産業強場、産業大縣、産業名市。

  區直國有東門林場桉樹種苗成為該場優勢産業,每年為林場創造産值3000萬元以上;北海市羅漢松苗木闖出了大市場,獲得“中國羅漢松之都”稱號;桂林市發展成為桂花苗木的生産和集散地,名揚區內外。

  創新思路——監管服務雙優化

  規範行業管理是促進林木種苗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為了凈化市場,自治區林業主管部門加強種苗管理能力建設,強化苗木生産經營的管理,嚴格執行種苗許可、證簽、檔案等各項制度。2016年以來,年抽檢生産經營許可證辦證率和苗批合格率均達93%以上。同時,自治區、市、縣每年堅持三級聯動開展林木種苗品質與執法檢查、打擊制售假劣林木種苗和保護植物新品種權專項行動等,嚴厲打擊林木種苗市場假冒偽劣違法犯罪行為,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切實維護林木種苗市場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十三五”期間,全區林業種苗管理部門累計出動13643人次,立案查處違法生産經營林木種苗案件15起,有效遏制各種種苗違法案件發生。

  在強監管的背後,是服務的同步優化。一説起網上辦理“林木種子生産經營許可證”,廣西景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寶鵬總是感嘆:“實在是太快了,滑鼠一點,證件秒批。”

  盧寶鵬曾在河池市南丹縣承接下一筆苗木培育項目。按照常規要求,盧寶鵬必須到南丹縣林業局辦理“林木種子生産經營許可證”。如今,他只需要坐在南寧家裏的電腦前,輕點滑鼠即可完成業務的申報辦理。

  “十三五”期間,“廣西林木種子生産經營許可證核發智慧審批及監管系統”上線運行,在全國率先打造24小時“不打烊”網上政府,以智慧審批模式替代傳統的人工審批模式,推行企業和群眾辦事“網上申報、智慧審批、即批即得、電子結果”的新型互聯網辦事模式,提高了政府質效,極大方便了群眾。(覃英繁 謝樂 張雷 王勇)

編輯:唐志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