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打金技藝在“老南寧·三街兩巷”得到傳承與保護
來源:南寧晚報  |  2021-03-31 11:06:09

  原標題:千錘鍛造美麗 百煉成就巧匠 傳統打金技藝在“老南寧·三街兩巷”得到傳承與保護

傳統打金技藝在“老南寧·三街兩巷”得到傳承與保護

李貴榮手工打造出的銀鐲紋飾精美漂亮    本報記者劉增璇攝

傳統打金技藝在“老南寧·三街兩巷”得到傳承與保護

用小銼刀磨平銀條邊沿

傳統打金技藝在“老南寧·三街兩巷”得到傳承與保護

在坩堝裏將銀粒熔成銀水

  ■本報記者劉增璇 通訊員梁清越

  高溫鑄熔,不斷捶打,機械鍛壓,鏨刻車花,打磨拋光,精美的金銀戒指、項鍊、手鐲等首飾品是這樣製作出來的。這個傳統又古老的手藝,俗稱打金。南寧金獅巷裏大大小小的打金舖一直流傳至今,“金獅巷傳統打金技藝”成功入選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

  老南寧人記憶裏的打金舖

  走在青磚黛瓦的“老南寧·三街兩巷”,仿佛時光倒流。“三街兩巷”中的金獅巷,是一條藏在鬧市之中的靜謐小巷,也是老南寧人的記憶之巷。漫步其中,聽著打金舖裏傳出的敲打聲,仿若被牽引著感受這一磚一瓦中遺留的時光足跡。

  老南寧人都保存著這樣的記憶:過去家境殷實的人家娶媳婦嫁閨女,或是家裏添丁生娃,都要到金獅巷的金銀加工鋪託付手工精湛的工匠鑄造金手鐲、戒指、手鏈、胸配等飾品,以此寄託對生活的美好期許。飾品圖案各式各樣,寓意多為龍鳳吉祥、富貴如意、琴瑟和鳴、多子多福、福祿健康等。

  武鳴元龍坡考古發掘出土的大量玉製品證實,愛美的南寧先民早在兩三千年前就有佩戴玉器的傳統。後來,隨著金屬冶煉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也開始製作金銀首飾。南寧大明山周邊的武鳴、上林等地盛産黃金,這為金銀首飾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清代中期以後,南寧的商業進入興盛時期,大量外省人到此經商。當時南寧的商會多達20多所,金銀首飾需求量大增。成色好、技藝精的南寧金銀首飾産品廣受歡迎,甚至銷往粵港等地。

  技藝繁複光工具就有數十種

  技藝精湛、口碑極佳的打金舖不少,目前在“三街兩巷”仍有20多家,一代傳一代的傳統打金技藝得到了傳承。瀾貴珠寶首飾加工鋪就是其中之一。

  瀾貴珠寶首飾加工鋪打金師傅李貴榮今年47歲,從1998年開始跟師傅學習打金、打銀,加工飾品,熟練掌握了金銀製作鏨花、焊接、拋光等技藝。手工打金入行先要拜師當學徒,入匠舖幹各種雜活,基本功紮實後,師傅才逐步教授刻花等繁難手藝。

  手工打金是一門細緻的手藝,單是工具就有砧子、榔頭、銼刀、剪刀、吹筒、錘子、鉗子、模具等數十種,工序更是繁複,有化金水、鑄毛坯、打葉出條、壓大形、上膠版、鏨花、焊接、拋光等。

  李貴榮説,打金的首先要將金(銀)粒放到坩堝裏熔化成金(銀)水,然後將金水倒入模具製成坯,再用木槌反復敲打使金片呈現最初輪廓,起形過程中需要不斷淬火以保持金片的延展性,然後反復錘揲,使其定型。隨後在金屬的素胎上進行鏨刻各種花紋、圖案等。再根據金器的形狀需要,把部件焊接起來,裝飾上花紋。傳統打金技藝集藝術和技術于一體,就算是悟性好的學徒也要歷經數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出師。

  傳統手藝需傳承和保護

  李貴榮坦言,隨著時代的發展,來尋找手工打金的人越來越少,很多年輕人會選擇到珠寶店購買現成的機械製作的金屬首飾。傳統手工打金模式製作費時費力,成本相對較高,因此一些做工粗糙、款式老舊的傳統打金店逐漸被市場淘汰,只有技藝精湛、款式推陳出新的店舖,才能保留下來。

  以前還常有人來問李貴榮收不收徒弟,但是有的人來了幾天就不來了。“做這行,除了喜歡,還要有耐心,坐得定,沉得住氣。”作為金獅巷傳統打金技藝傳承人,李貴榮表示,如果有喜歡這一行業的年輕人想學打金技藝,他還是非常樂意教學傳授的。

  近年來,金獅巷傳統打金技藝得到深入的挖掘和保護。記者了解到,興寧區相關部門正在探索開展金獅巷傳統打金技藝保護措施,不斷拓寬金獅巷打金技藝發展道路。比如:在“三街兩巷”建立金獅巷傳統打金技藝傳習點;開展進校園活動,加深青少年對傳統打金技藝的認識;利用“壯族三月三”“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等重大節假日,開展金獅巷傳統打金技藝展示,提高項目影響力,加大民眾參與度。

編輯:楊永娟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