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賀州市昭平縣黃姚鎮北萊村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 民主法治讓鄉村更美麗
本報記者 劉 莉 通訊員 黃玲玲 李竹珺
近日,司法部、民政部印發了《關於命名第八批“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的決定》,賀州市昭平縣黃姚鎮北萊村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稱號。
近年來,昭平縣積極組織指導各村(社區)開展示範創建活動,北萊村規範村級文化建設、強化法治宣傳、推進依法治理,村風民風得到了根本好轉,鄰裡團結互助,遵紀守法意識進一步加強,村莊面貌煥然一新,為鄉村振興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文化園融入現代法治元素
“有了法治公園宣傳的法律知識和村規民約,我們村民講話和做事心中都有了一桿稱,壞事不能做,好事跟著大家一起做,這幾年村民的素質明顯都提升了。”北萊村的村民張生説道。
北萊文化園坐落在北萊村中心,是村民娛樂休閒的主要場所。近年來,昭平縣以“法治示範村”建設為載體,重點抓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和普法教育,根據北萊村的特點,把“法治示範村”創建與本地經濟建設發展相結合,與鄉土文化相結合,建成了現在的北萊法治文化園。
走進北萊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規民約和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隨處可見法治宣傳牌、宣傳標語,寓意維護和諧友善、公平正義,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此外,昭平縣因地制宜,依託現有廣場各類設施資源,通過融入法律名人長廊、法治宣傳標語、故事性法治人物雕塑等元素進行“錦上添花”,為原有廣場抹上了濃厚的法治文化色彩。北萊村廣場作為廣大村民休閒健身的重要場所,它的建成使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文化熏陶,成為傳播法治文化的重要陣地。
“名人調解團”有效定紛止爭
“這些年,北萊村之所以能做到無刑事案件、無越級上訪、無黃賭毒、無重大群體性事件,村裏的‘名人調解團’功不可沒。”黃姚司法所所長王鋼説。
“名人調解團”由北萊村德高望重的老者、退休老幹部以及老黨員等“草根名人”組成。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借“草根名人”的效應來化解本村矛盾糾紛,還能做到不傷鄰裡和氣。
“名人調解團”自成立以來,為北萊村成功調解了10余起糾紛,如因堆放物品侵佔公共區域引起的糾紛、因鄰裡車輛停放問題産生的糾紛、因伐木收入分佈不均引發的糾紛等。
除了成立名人調解團,北萊村還推行化繁為簡的矛盾糾紛“順手調”(俗稱口袋書,小巧易攜帶)工作機制,對遇到的簡易矛盾糾紛,現場進行調解,同時以書面形式當場記錄,快速化解糾紛。“名人調解團”成員隨身攜帶“順手調”進行糾紛調解,實現了大事不出村、小事化無的良好效果。
“這幾年,得益於法治宣傳,村民的素質有了很大提高,村民之間的矛盾糾紛自然就少了。我們成立調解團只是發揮餘熱,給村民一些幫助而已。”調解團成員老胡説。
縮短法律服務最後一公里
“多虧了覃律師,不但給我們村委、學校上法治課,還幫助化解夫妻間紛爭,促進家庭和諧。”村民告訴記者,村裏有了法律顧問,村民維權有了“智多星”,再也不用擔心無法處理村集體經濟合同了。
近年來,昭平縣全面鋪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多舉措動員市、縣優秀律師擔任村社區法律顧問,幫助邊遠地區村民解決實際問題。2018年,“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在全縣160個村(社區)得到全覆蓋。覃律師是北萊村的法律顧問,法律顧問每個月都要到聯繫村進行法律服務一次,每次至少8個小時,通過現場諮詢、現場講座等方式為村民開展法律服務,平時則通過微信互動、電話解答,給村民提供法律幫助。
“目前,我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諮詢80余人次,到村裏開展法治宣傳講座14次,基本與村民打成一片。”覃律師説,深入一線不但能及時化解一些矛盾糾紛,還能幫助村民維權,這讓他很有職業獲得感。
3年來,北萊村法律顧問共解答群眾法律諮詢110余人次,提供法律意見建議、指導制定村規民約等10余條,開展法治宣傳講座20余次,多次幫助村委防範和化解法律風險,為群眾避免和挽回經濟損失8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