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潘 登
最近,看到電梯已延伸至負二樓,譚永康笑得合不攏嘴。
“過去太不方便了,每天都要繞個大彎停放車輛。”譚永康家住梧州市長洲區泰基巴黎春天小區,由於所居住單元的電梯只抵達負一樓,去負二層停車場,室外長距離繞行一度成為他和鄰居們的煩心事。譚永康將此事拿到小區的鄰裡“議事廳”進行討論,在泰基巴黎春天小區黨支部積極與開發商、物業溝通協調下,妥善解決了這個問題。
整治車輛亂停,改善殘破設施,嚴禁亂丟垃圾,加強文娛活動……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小區治理癥結在哪?小區居民最了解。長洲區兩廣社區黨委書記吳華倩説,該社區有2萬多人,除了泰基巴黎春天小區外,多是老舊小區,通過小區黨組織引領黨群共商共議,發揮小區居民自主管理作用,以鄰裡“議事廳”形式來討論問題,更易形成共識,破解治理難題。“鄰裡大多是一些‘雞毛蒜皮’小事,任其發展下去,容易導致矛盾升級,有了説事議事的平臺,矛盾及時化解了,鄰裡關係就更和睦了。”
在梧州,像這樣的小區鄰裡“議事廳”已在全市鋪開。近年來,梧州市大力推行“鄰裡黨建”工作,突出小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小區黨組織、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三方融合聯動機制,積極整合市、城區、街道、社區四級黨建力量下沉小區,利用小區架空層、小區廣場、涼亭等指導打造“紅色鄰裡議事廳”“黨群議事廳”等380多個,通過小區鄰裡黨建實現“鄰裡事、鄰裡議,鄰裡憂、鄰裡解”。
有了議事廳,如何讓其常態化運轉起來?關鍵的一條就是提升居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能力。
在所轄社區打造“議事廳”,通過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引導,將居民群眾需求形成議事清單,劃分小事、中事和大事,分類辦理,進一步推動小區管理和服務體系。龍圩區佛子小區黨支部依託鄰裡“議事廳”聽取居民群眾意見建議,將原來閒置場地改造成為小區黨群服務中心,還設置鄰裡書吧、鄰裡棋牌室,打造小區紅色文化廣場,重新規劃停車線,規範停車等,小區居民生活環境得到質的提升,居民紛紛點讚。
推動小區管理“無序”變“有序”。梧州市通過小區“鄰裡議事廳”推動重新引入物管公司183家,指導建立業主委員會126個,指導小區及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各類黨組織應建盡建,指導推動214名社區符合條件的黨員通過法定程式進入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建強小區“主心骨”,推動小區治理服務更有凝聚力更高效。長洲區盤龍城小區,曾是一個無物管、無業主委員會、無維修基金的“三無小區”,居民苦不堪言。去年以來,在街道社區黨組織指導下,成立盤龍城片區黨支部及物管會,利用小區架空層打造開放式小區“黨群議事廳”,通過15次不定期議事徵求居民意見,並召開業主大會成功選聘引進小區物業公司,推動小區“堵門”事件、車輛亂停亂放等26項問題妥善解決,小區管理“無序”變“有序”。
讓“居民所呼”有幸福回音。近年來,梧州市結合各小區居民需求,還創新推行“街長制”“五長黨員”“鄰裡幫幫團”等40多項黨員聯繫居民的長效機制,共宣傳發動2.8萬名機關、社區、小區黨員參與小區黨群議事,開展鄰裡糾紛調解、政策宣講、文藝演出、獨居陪護等各類服務活動4萬餘場次,打造居民小區黨群服務中心376個,結合居民需求,增設“四點半課堂”“童趣樂園”“紅色書吧”等鄰裡活動場所1128個,推動實現了“居民有所呼,黨員有所應”,全市居民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如今的泰基巴黎春天小區,在大家的努力下,已經建成黨建書吧、電商扶貧超市、支部活動室等,小區裏的老人都喜歡到這裡下棋、看書,週末大學生志願者也會到此和孩子們開展讀書活動。小區黨支部“牽手”電商眾創園,創建了電商扶貧超市,將泗洲臘腸、倒水腐竹、東方美人茶等本地暢銷的扶貧農副産品上架展示,居民只需掃碼下單,就可購買到地道的農副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