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山歌飛揚傳四方
來源:廣西日報  |  2021-10-21 15:40:25

廣西:山歌飛揚傳四方

大化瑤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群眾唱起山歌謝黨恩。高東風/攝

廣西:山歌飛揚傳四方

南寧青秀山風景區,山歌手唱響山歌慶節日。 雷月仙/攝

廣西:山歌飛揚傳四方

馬山縣古零鎮,群眾在優美山水間唱起山歌。 韋惠寶/攝

廣西:山歌飛揚傳四方

賓陽縣“壯族山歌唱響青山綠水”主題展演活動,群眾以山歌對唱形式宣傳黨史。 本報記者 徐天保/攝

  今年6月,“歌仙”劉三姐的扮演者黃婉秋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給她的回信。總書記在信中勉勵,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把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文化傳承好、發展好,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光榮使命。希望你繼續發揮老藝術家的表率作用,帶動更多的文藝工作者為人民創作、為時代放歌。

  黃婉秋的成就,主要源自電影《劉三姐》。而電影《劉三姐》的成功,除了優美的音樂、迷人的風光,更得益於特色鮮明的廣西山歌。影片中一首首、一段段或優美動聽、或妙趣橫生的對歌、鬥歌,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廣為流傳。

  在廣西,山歌是最具壯鄉特色的民族文化符號。傳承好廣西山歌,保護好廣西的山歌文化資源,對廣西的山歌手和文藝工作者而言,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壯家敬酒要唱歌/山歌聲聲飛上桌/斟滿美酒敬朋友/轉來轉去你先喝/什麼來回轉彎彎/吉利鳥兒跳下灘/什麼早晚通通響/好比砍樹在高山/篩子來回轉彎彎/吉利鳥兒跳下灘/妹你舂米咚咚響/好比砍樹在高山……”

  近日,在《廣西民歌》新書分享會上,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廣西山歌學會原會長覃祥周用壯語、漢語、英語多種語言和曲調即興創編山歌,現場即興展示了廣西山歌的魅力,贏得陣陣喝彩。

  今年更早些時候的“壯族三月三”期間,在“桂黔滇湘四省區山歌大賽”現場,覃祥周遇到30年來一起對歌的女歌友。他打趣地唱道:廣西舉行山歌賽,看見阿妹年年來;當年還是劉三姐,如今變成劉三奶。女歌友毫不示弱,回應他道:遇見三奶你莫怪,估計明年還要來;現在大家都怪你,你不培養新人才。

  這一下説中了覃祥周心中的痛。表面仍然熱鬧風光的廣西山歌文化,在傳承上實際已經趨於弱化、老化,甚至出現瀕危跡象。鄉土老歌師老歌手不斷凋零,歌書失散,唱山歌的基本剩下中老年人,年輕一代忙於外出打工,對山歌已經沒有多少興趣,不愛唱,也不會唱。

  山歌在廣西文化中佔有很大的分量。桂柳話山歌獨樹一幟,有眾多的歌手和受眾面。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那種“竹篙打水浪飛飛,我倆結交不用媒,不用豬羊不用酒,唱首山歌帶妹回”的時代已經過去,山歌在生活中的比重下降。越來越缺乏新歌手唱和,來來去去總是那些老面孔,讓眾多老山歌手感到深深的寂寞,同時也感到了責任的壓力。

  覃祥周説,廣西的山歌要傳承、要發展,年輕人能做到“三懂”才有希望:懂民族語言,讓民歌能在地上跑;懂把民歌翻譯成漢語,讓民歌在水裏遊;懂把民歌翻譯成英語,讓民歌在空中飛。讓山歌飛出廣西、飛向全國、飛向世界,這也是講好廣西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的體現。

  光明總會照亮現實。實際上,我區有關部門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有著深刻的認識,也有著務實有效的舉措。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旅廳、自治區文聯和廣西群眾藝術館、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廣西山歌學會等部門在保護山歌資源方面,採取的措施有:定期舉行比賽,舉辦山歌藝術節,評選歌王,發給獎金、獎盃、證書;把山歌文化傳承人列入“非遺”保護名錄,對“歌王”進行業務獎勵,如生活補貼;挖掘民間的山歌資源,盡力保護搶救,編選歌書,出版歌碟等;發揮文人的積極性,舉辦山歌培訓班,把山歌與現代音樂結合起來培訓社會青年,進行“傳幫帶”等等。

  在實踐探索中,廣西也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網絡歌圩,為山歌手們提供了新的對歌、賽歌的平臺。

  柳州大龍潭網絡歌圩就是深受山歌手們喜愛的對歌、賽歌平臺。該平臺會制定不同的對歌主題,並邀請專家對帖子裏的山歌進行點評,在2010年成功舉辦第一屆山歌擂臺賽後,10年來,該平臺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注。此外,廣西歌圩協會群、廣西山歌學會群、友誼編唱自由群等,平時每個群都有超過400人進群對歌,並經常在群裏舉行山歌比賽,發給證書和獎金,調動了歌手們的積極性,影響比較大。

  在網絡上把傳統山歌發揚光大的,有被稱為“武宣婆”的山歌手郭秀蓮。

  郭秀蓮是武宣縣黃茆鎮和平村人。她説,自己從小就愛唱山歌,高興時唱,生氣時也唱,歌不離口。2006年,參加武宣縣民族文化藝術節,那是她第一次在眾人面前亮嗓,博得如潮掌聲。

  200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郭秀蓮拜廣西山歌學會副會長黃有福為師。2008年她在師傅的引薦下,報名參加融水苗族自治縣的歌王大賽,被評為“歌王”。

  2012年,她在央視“非常6+1”活動中大放異彩,其機智的現場反應和巧妙生動的歌詞,讓央視導演稱讚:“這樣的歌手放到‘6+1’選手庫中是絕無僅有的!”

  隨後,郭秀蓮被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欄目相中,受邀前往上海試音。在錄音棚裏,工作人員要她唱《軍中綠花》《天路》《山歌好比春江水》等歌曲。她直言:這不是我擅長唱的歌,我最擅長的是我們的壯族山歌。導演説,那你唱兩首看看。她張嘴就來:“上海外灘景色優,黃浦江水潤歌喉;柳州山歌像江水,年年歲歲不斷流。”唱罷,大家都對她刮目相看:這個廣西山歌手還真不簡單!短短一首山歌,既讚美了上海,也宣傳了廣西山歌。

  “郭秀蓮的編唱基本是即興發揮,不造作,不雕飾,少了‘演’,多了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更容易打動觀眾;其次,語言生動風趣,帶有她自身特有的‘麻辣味’。尤其是在與對手的‘鬥歌’中,承接的反應速度和技藝,帶有很高的觀賞性和期待性;再次,唱的都是身邊的人和事,沒有空洞的説教,題材貼近性強。這樣的特點,特別契合網絡人群的需求。”覃祥周認為。

  山歌文化,要從娃娃抓起。南寧武鳴壯族山歌自治區級傳承人韋秋岑,從2010年開始教女兒唱山歌。近十年來,在武鳴寧武鎮中心學校、太平鎮慶樂小學、寧武鎮梁新小學、鑼圩鎮英圩小學、兩江鎮雷江小學、武鳴職業技術學校教學生唱山歌。還舉辦武鳴音樂教師山歌培訓,教授山歌創作知識和武鳴各地域山歌曲調的演唱方法,在廣西山歌學會的支持下,她利用“壯鄉歌海”平臺舉辦全區青少年山歌比賽,使得廣西一些縣區的山歌不斷涌現新苗子,先後獲得廣西歌王賽十大歌手、廣西山歌新秀等稱號。

  山歌要與時俱進,觸入時代元素,這就要求歌手們及時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並把它轉化為群眾耳熟能詳的語言,成為時代的宣傳員。

  説到山歌傳承的思路和舉措,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韋蘇文有自己的見解,認為雖然現在有一些文化水準較高的大學生加入到山歌隊伍,並在各種賽事活動中取得不俗的成績,但還沒有形成力量。他説:“下一步,我們舉辦活動時要分門別類,如大學生山歌演唱會,60歲以下歌手演唱會,青年歌手演唱會,等等,對獲獎歌手給予獎勵外,還要給獲獎者師傅獎勵,激勵山歌傳承。此外,更要舉辦一些有影響力的活動,比如創辦傳統創世山歌《布洛陀》《姆六甲》《密洛陀》及各民族傳統長歌長詩演唱活動,形成人氣,以利於文化傳承。時代在變,山歌也在變,我想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山歌活動仍將以各種主題歌會(如土地、司法)等為主,歌頌黨、歌唱新生活、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仍將是重點。人民萬歲,山歌不老。”

  為傳承弘揚傳統優秀文化,近年來,我區除了宣傳、文化等部門舉辦山歌比賽外,一些企業還聯合相關部門成功舉辦了四屆中國(廣西)壯語春節聯歡晚會,弘揚山歌文化,受到海內外觀眾的歡迎和好評。“壯語春晚”還獲得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頒發的“春節文藝晚會好作品獎”,在中國電視綜合頻道和CCTV高清頻道晚會展播講評活動中榮獲優秀作品獎和最佳導演獎等多項榮譽稱號。各地一些民間山歌團隊的活動也非常活躍,如在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的竹影貝儂歌隊經常在南湖公園、金花茶公園等地排練唱山歌,他們演唱的《頌黨歌聲比蜜甜》《千歌萬曲獻給黨》等視頻還在“學習強國”“新華網”“人民網”等平臺播出,引起人們的關注。

  山歌傳承長路漫漫,砥礪奮進光明在前。(廣西日報 記者 蔣 林)

編輯:楊永娟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