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田間管理大忙季節,望見眼前這片正在治理的撂荒耕地,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東門鎮章羅村十二洞村民黃大伯心存感激:“是田長制構建的耕地保護網格化,讓這片田地有望重新復墾種上莊稼。”
據了解,十二洞的洞口井是鑾墩、白臘、大羅3個村屯180余畝農用地的灌溉水源。近年來,因修建産業路未修建排水溝、附近採石場在石料運輸中未及時清除散落石塊等原因,導致水渠堵塞無法引水灌田。
接到村級網格長舉報後,河池市多次組織聯合辦案人員進行現場勘查和調查走訪。3月17日,河池市人民檢察院就東門鎮章羅村十二洞基本農田保護公益訴訟案件舉行公開聽證,相關職能部門人員、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等30人參加會議,打響了廣西行政執法部門與檢察機關協同作戰保護耕地的“第一槍”。會後,責成相關部門籌資157多萬元修建攔水壩2座、灌排渠900余米,180余畝農用地將在年內恢復灌溉。
據河池市田長辦主任、河池市自然資源局局長魏毅介紹,在實施田長制中,該市通過細化設置鄉鎮村屯耕地保護網格化體系,將耕地保護任務落實到每個責任人和每個地塊,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的耕地保護監管網絡。目前,河池市11個縣(區)、139個鄉鎮(街道)全面建立了“田長+網格長+網格員”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體系。全市共有縣級以下田長2257名、鄉鎮級網格長1095名、鄉鎮級網格員2038名、村級網格長6501名、村級網格員29524名。
統計數字顯示,河池市自今年全面推行田長制以來,已累計拆除違法用地項目恢復耕地647.42畝,撂荒耕地復耕復墾5000多畝,整治耕地“非糧化”1.7萬畝,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問題和“大棚房”問題實現了“零新增”,牢牢守住了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廣西日報 記者/唐廣生 通訊員/羅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