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借力發展
來源:廣西日報  |  2022-05-31 09:59:15

  原標題:交通互聯互通 産業聯動聯合 河池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借力發展

  近日,記者從河池市發展改革委了解到,近年來,河池積極打造開放平臺,大力推進與粵港澳大灣區共建共享園區平臺,引導高新技術、生物技術、數字經濟、高端康養旅遊等産業向河池梯度轉移,促進産業互補,推動“深巴試驗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深巴試驗區”核心區和賜福湖片區、坡月片區、燕洞片區三個拓展區2022年實施44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50億元。2022年1—4月已完成投資11.24億元。

  “共建共享園區平臺是河池市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五大舉措之一。”河池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黃澤介紹,“近年來,河池市搶抓國家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建立一個機制和推進五項重點工作,主動融入自治區加快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的戰略部署,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據介紹,河池成立了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指揮部,通過運用指揮部和下設的5個推進對接組的指揮運行機制,結合河池實際,制定出臺相關方案,明確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總體要求和具體任務,各項工作任務在指揮棒作用下“一盤棋”高位統籌推進。

  在五項重點工作中,記者發現,産業發展聯動聯合亮點最多。近年來,河池共創建了34個廣西供應深圳農産品示範基地,全市已有17家企業29個産品獲“圳品”認證,2021年以來,河池市農産品銷往廣東金額超過14億元。在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産業轉移過程中,河池以“補鏈、建鏈、強鏈”為思路,聚焦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機械、醫藥、食品、輕工等産業,精準引進和承接一批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和項目,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進一步發展。同時,河池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依託“深巴試驗區”建設,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資源,深化産學研領域合作,推動構建産學研聯盟、科技創新中心、研究中心等。2021年以來,河池市從粵港澳大灣區引進重大技術6項,項目涉及新能源與高效節能、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農業等領域。

  “河池充分發揮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線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和物流樞紐作用,抓好交通、物流網建設,提升與大灣區的互聯互通水準。”河池市交通運輸局長曾朝倫介紹,如今貴陽至南寧高速鐵路(河池段)項目建設有序推進,黔桂鐵路復線改造工程已完成工可報告評審修編工作,柳州經河池至百色高鐵列入自治區發展規劃。2019年以來河池建成融水至河池、賀州至巴馬(都安至巴馬段)等高速公路,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690公里,在建的6條高速公路加快建設有序推進;龍灘升船機、大化船閘和岩灘升船機改擴建項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河池境內紅水河全面恢復通航,全市管養高等級航道里程達到416.2公里。

  築牢生態屏障,推進生態環境共創共贏。河池堅持擦亮“山青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在環保技術轉移、環境項目等領域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交流合作,積極共建珠江—西江生態環境防護屏障。2021年以來,河池市環境空氣品質、水質、綠化覆蓋率等持續排在全國全區前列。

  該市利用粵桂協作的有利契機,深化與深圳的交流合作,推進在教育、醫療、文旅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對接合作,實現互利互惠共贏。“近兩年以來,河池選派987名河池‘兩後生’到深圳學習,引進大灣區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14名。”黃澤説。(廣西日報 記者/廖慶淩 通訊員/韋少團 陳宗昌)

編輯:韋歡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