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南寧市西鄉塘區愛華小學開展科普進校園活動,讓學生們通過觀摩、操作航天模型,學習科技知識,感受科技魅力。廣西日報 記者 徐天保/攝
5月13日,梧州市第十四中學邀請文藝志願者走進校園,給學生們進行美術培訓。 何華文/攝
5月17日,賀州“紅色文藝輕騎兵”走進平桂區鵝塘鎮大明村小學,為當地土瑤學生開展音樂、舞蹈、朗誦等藝術培訓。黃旭胡/攝
5月28日,少年兒童在南寧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學習製作邕州紅陶。目前,各地青少年活動中心和少年宮已成為校外教育的主陣地。廣西日報 記者 周 軍/攝
5月30日,南寧市民主路小學的同學們放學後參加足球體藝特色課程。 黎家君 譚健/攝
4月22日,在百色市田陽區第五小學,非遺傳承人在給同學們傳授古壯拳。 周加孔/攝
5月26日,南寧市鑫利華小學的同學們在課後服務中參加舞獅訓練。 廣西日報 記者 何學俏/攝
5月19日,扶綏縣民族小學師生在大課間跳舞蹈操《壯美繡鼓》。 盧文斐/攝
“雙減”政策出臺以來,廣西各地義務教育學校多措並舉不斷提高課堂教學品質和作業設計品質,同時開展個性化、多元化的特色課後服務課程與活動,減輕學生負擔,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目前,廣西提供課後服務的學校比例達到100%。為了確保課後服務適合校情學情,各學校遵循“一校一案”的原則,突出加強音體美等專項技能以及學生閱讀能力等方面的培訓,讓學生在課後服務活動中,放鬆自我、展現自我,增強自信心,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初顯成效的特色教育,讓家長和學生感受到了新時代的教育理念,從而更加堅定地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見效,素質教育在全區蓬勃開展。(廣西日報 記者 何學俏 實習生 范宗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