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生態環境部首次開展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徵集遴選活動,並於當年12月20日公佈了一批具有全國示範價值的優秀案例,百色市東黑冠長臂猿中越跨境聯合保護榜上有名。
東黑冠長臂猿是世界極度瀕危物種,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我國境內唯一的棲息地位於靖西市的廣西邦亮長臂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總面積6530公頃,與越南高平重慶縣長臂猿保護區相毗鄰。東黑冠長臂猿全球僅分佈于中越邊境線上的兩個保護區內,且種群數量極為稀少。
為保護東黑冠長臂猿,百色與越南高平重慶縣攜手,為森林中的精靈東黑冠長臂猿打造宜居棲息地。雙方簽訂合作《備忘錄》,制訂《中越東黑冠長臂猿保護行動計劃》,出版《東黑冠長臂猿棲息地恢復技術手冊》,開展聯合調查、保護交流會和聯合巡護執法,雙方對社區開展宣傳教育1.7萬多次,共恢復長臂猿棲息地3100多畝。中越跨境合作10多年來,自然保護區沒有發生較大森林火災,沒有出現東黑冠長臂猿被盜獵現象。如今,絕大部分當地村民們都知道,保護區裏的長臂猿很珍貴,要保護好。
2022年9月30日,廣西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百色邊境管理支隊、廣西邦亮長臂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組建東黑冠長臂猿保護隊,不定期在保護區及周邊村屯開展聯合巡邏、邊境基礎設施維護、法律法規宣傳,擔負起保護生態和穩邊固邊的雙重使命。
廣西邦亮長臂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了科研監測小隊,穿行于深山密林間,守護著東黑冠長臂猿種群。隊長李興康介紹:“2006年,我們在靖西市壬莊鄉邦亮村的森林裏發現了東黑冠長臂猿,2009年便成立了邦亮自然保護區,2013年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們守護的是全球最後的東黑冠長臂猿種群。”
中越跨境合作保護東黑冠長臂猿,是中國與東盟合作大背景下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的典範,是中越踐行“同住地球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寫照。東黑冠長臂猿曾廣泛分佈于中國南部和越南北部,由於人類活動、森林面積萎縮等原因,種群數量銳減。20世紀50年代,國際上公認東黑冠長臂猿物種已經滅絕,直到2002年,該物種才被重新發現。
邦亮保護區管理中心主任楊江介紹,2022年8月,邦亮保護區發現長臂猿新群體,新增2群10隻東黑冠長臂猿。在中越兩國的有力保護下,東黑冠長臂猿從發現之初的18群110隻增加到目前22群約134隻,實現了從瀕臨滅絕到種群數量穩定增長的目標。(廣西日報 記者/韋鵬雁 通訊員/覃蔚峰 趙新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