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紮根優質營商“沃土” 汲取利企發展“養分”——南寧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有了‘智慧預審’智慧綜窗材料審批系統,企業變更登記操作更便利了。”6月2日下午,某企業工作人員熊女士來到南寧市民中心辦理法定代表人、股東、企業類型變更。“把準備好的變更材料放入掃描器,點擊電腦螢幕上的‘點擊掃描’,等待幾十秒後系統智慧比對數據信息制出一張預審結果表格,我們再根據預審結果查漏補缺,最後到窗口辦理業務即可。”從材料預審、補充,再到窗口提交,企業變更登記流程只花了十幾分鐘就辦理完成,大大提升了審批效率。
以往在窗口辦理企業變更過程中,材料出現錯漏需要更改後重新取號排隊,需要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如今不一樣了,“智慧預審”系統從傳統的人工審讀材料轉變為智慧審閱模式,更為標準化、高效化,既不影響正常取號排隊,又避免了在窗口辦理時需要二次補材料耗費更多時間和精力。
目前,智慧綜窗材料審批系統已服務企業和群眾2749次,審核識別正確率達90%以上。這是南寧市解決企業群眾辦事“多次跑”“往返跑”等問題,滿足企業群眾“自助辦、隨時辦”需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實踐。
南寧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最大限度精簡企業辦事材料、環節和時限上下功夫,讓項目建設審批辦理流程進一步“瘦身”。
生産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以下簡稱“水保審批”),是每個項目開工前企業需要辦理的一項重要的行政審批事項。但是,以往審批手續繁瑣、耗時長且費用高。為助力項目儘快落地,市行政審批局聯合南寧五象新區管委會、市水利局等部門推行水土保持區域評估,讓入駐項目免費共享該區域的評估成果,只需按照規定向評估區域管理單位作出書面承諾即可開工建設,將水保審批辦理時間由3個月壓縮至1天,實現項目落地“加速度”。
“改革後,新入駐評估區域的每個項目均可免費共享政府出資編制的水土保持區域評估報告,節省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表)的費用近10萬元。”市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8年以來,南寧市共批復9個水土保持區域評估報告,其中南寧五象新區7個、南寧六景工業園區1個、南寧國際鐵路港(口岸物流區)1個。迄今為止,水保審批改革已為入駐的47個項目節省成本約500萬元。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南寧市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培育營商“沃土”,不斷為企業發展注入“營養劑”。近年來,持續推進改革創新,提升開辦企業、不動産登記、納稅、獲得信貸、獲得水電氣等領域服務的便利度,進一步降低市場主體準入成本、經營負擔、辦事成本,切實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穩定市場主體政策預期,更好地激發市場活力。
南寧市完善提升“邕易辦”智慧審批系統,更好地滿足企業和群眾“網上辦”“掌上辦”“就近辦”需求,該系統入選2023年數字政府創新成果與實踐案例;堅持以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為導向,在各領域持續發力優化營商環境,一批改革創新舉措取得積極成效,連續兩年入選“營商環境創新城市”。
改革一直在路上。南寧市將深入推進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推進營商環境各領域各環節創新,為打造更加便利的營商環境注入新活力,助力南寧加快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國際化大都市。(南寧日報 記者覃雨軒 通訊員肖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