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會聲音)小小螺螄粉如何成為熱話題?
中新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 李騰飛)中國美食文化繁榮,地方小吃各有風味,但能夠在短時間內“香”飄全國乃至世界,並非易事。然而,螺螄粉做到了。這款源自廣西柳州的特色小吃,以其獨特的味道和成功的市場策略,迅速俘獲眾多消費者的味蕾,成為流量不減的“網紅”美食。小小螺螄粉成功的秘訣究竟是什麼?這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熱話題。
從最初的街邊堂食,到後來的袋裝速食,再到現在的全球郵購,如今的柳州螺螄粉已實現産業的跨越式發展。據統計,2023年柳州市螺螄粉全産業鏈銷售收入為669.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1.5%,其中出口貨值達1.01億元,同比增長38.2%,遠銷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保證産品品質,是産業化健康發展的根基。”全國人大代表、廣西食品藥品審評查驗中心品質管理與科研科科長秦慶芳從事食品藥品檢測工作20年,曾任柳州市品質檢驗檢測研究中心柳州螺螄粉檢驗科科長,從柳州預包裝螺螄粉産業起步開始,她就深度參與其中。
秦慶芳對記者表示,螺螄粉用短短數年時間,就做到百億市場規模,靠的是對品質的孜孜追求。一包螺螄粉從生産到走到消費者面前,更是要經過近20個項目的全項檢驗。
控品質,就要有標準。截至2023年,柳州螺螄粉全産業鏈共有標準569項。秦慶芳説,柳州螺螄粉全産業鏈標準體系基本建成,就是為了讓消費者對吃的每一碗螺螄粉都安全放心。
事實上,螺螄粉産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最初,由於口味獨特、地域性強,螺螄粉市場接受度並不高。後來,通過不斷創新和改良,以及精準的市場定位,逐漸打開了市場銷路。特別是在電商平臺的助力下,更是實現了線上線下的全面開花。
“好産品不僅要有好品質,還要有好行銷、好品牌。”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今年提交的《推動農業科技和品牌建設助力農産品加工業高品質發展》提案中,就把柳州螺螄粉作為一個推動鄉村産業發展的典型案例。
曹鵬對記者表示,柳州螺螄粉通過産業化、規模化、品牌化、標準化和多元化行銷,形成了充滿活力的“螺螄粉+”産業集群。他還建議,政府、三方機構和企業應該共同發力,挖掘地標特色農産品,通過品牌標準認證和綠色品牌新體系的構建,提升農産品的市場競爭力。
“小米粉做成大産業,主要有賴於穩定的糧食供應鏈,以及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廣西雙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英從糧食安全的角度,評價了螺螄粉産業的貢獻。
她對記者表示,要借鑒“小米粉大産業”的發展模式,支持加大主食産業化發展力度,從田野到餐桌,研究開發螺螄粉等特色系列産品、米粉製品、全穀物健康食品,支持地方糧食企業延長産業鏈,實現高品質發展。
“我是螺螄粉的‘粉絲’。”因為工作關係,全國政協委員、福耀集團副董事長曹暉經常到柳州出差,對當地螺螄粉産業化發展印象深刻。他建議,應該做好引導,打造柳州螺螄粉的強勢品牌,避免因為品類品牌過多,陷入同質化競爭,影響産業整體發展。
小小螺螄粉能夠成為代表委員熱議話題並非偶然。它是中國地方特色産業蓬勃發展的縮影,也是鄉村産業振興的生動案例,顯示出中國經濟的潛力和前景。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期待在未來的日子裏,更多的“螺螄粉”們能夠涌現出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