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行碧波看青山,是許多遊客來桂林的必備打卡項目。莫希濤/攝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在楊堤碼頭及興坪大河背碼頭投資建設了兩座電動竹筏充電站,為電動竹筏提供充換電服務。廖嘉琦/攝
在桂林厄根底綜合能源站,新能源車主享受到了便捷的充電服務。莫曉姣/攝
目前,桂林新能源裝機容量達299萬千瓦,佔全市裝機容量的59.5%,自2018年起已連續6年實現清潔能源全額消納。馬華斌/攝
核心閱讀
“今朝試卷孤蓬看?依舊青山綠水多……”7月的漓江,正如朱熹詩中所嘆,濕潤細雨化成薄霧氤氳山間,由遠及近連綿起伏的群山,與波光粼粼的江水相得益彰,過往遊客無不陶醉其中,流連忘返。
這幅名貫古今的“青山綠水圖”背後,是自治區黨委、政府為推進世界級旅遊城市建設的高位謀劃,也是南方電網為秀美桂林不斷添“綠”增“彩”的拳拳之心。
“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風範、廣西特色、桂林經典”,這是桂林建設世界級旅遊城市的總體思路。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貫徹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部署,按照南方電網公司以“兩化協同”促“兩型建設”的總體要求,發起組建桂林零碳綠電聯盟,搭建“産、學、研、用”合作平臺,加快推動桂林零碳綠電世界級旅遊城市示範建設,構建立足廣西、面向國內外的桂林世界級旅遊城市綠電産業生態圈。
零碳遊山水 遊客體驗佳
“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青山碧波船行,是許多遊客來桂林的必玩項目。來到陽朔楊堤碼頭,南方電網廣西電動汽車公司的工作人員正開著吊臂車運送船體電池,1000余艘電動竹筏整齊地停泊在岸邊,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坐上電動竹筏,秀美山水映入眼簾。旅程中不見傳統燃油竹筏的尾氣油污,更無噪聲困擾。“用電動竹筏全面替代燃油竹筏後,運營成本更低、排放更少,遊客沉浸式體驗漓江美景,沒有噪聲污染,遊客滿意度也大大提升。”桂林陽朔漓江景區管理公司副總經理黃金峰説道。
相較燃油竹筏1.5元/公里的用油成本,電動竹筏用電成本為0.55元/公里,為景區降低了63%的能耗成本。漓江1000余艘竹筏實現“油改電”後,每年充換電量可達250萬千瓦時,可減少碳排放2492.5噸。
泛舟行至漓江核心景觀區,水天一色,青山連綿。近年來,漓江流域跨江電線拆除工作有序推進,通過將連接漓江兩岸的供電線路分別接入附近新建環網線路,當地供電可靠性大幅提升,更讓漓江之美得以完美呈現在遊客眼前。
強大充電網 出行無憂慮
據統計,2023年桂林市接待遊客總人數13927.57萬人次,同比增長55.41%;實現旅遊總收入1721.73億元,同比增長54.38%。桂林旅遊業的快速增長,愈發強大的城市充電基礎設施功不可沒。
當前,正值暑期旅遊旺季,到桂林旅遊的人絡繹不絕。“我來桂林是自駕遊,這裡到處都是充電樁,我完全不會有‘里程焦慮’。”在陽朔大河背電動汽車充電站,正在為車充電的遊客秦女士説。該充電站可同時為8輛電動汽車提供充電服務,其中3個直流雙槍充電樁為120千瓦直流快充。
目前,桂林市已投資建設251個站點,實現全市135個鄉鎮充電樁全覆蓋。據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用電大數據顯示,今年1—6月,桂林陽朔全境充電樁充電量累計達145.31萬千瓦時,累計服務充電車次48439輛,充電量比去年同期提升近28倍。
綠色供用能 低碳“生態圈”
綠是盛夏的顏色,也是桂林可持續發展的底色。
電力供給“向綠”。陽朔、興安的“車樁網”協同試點建設正如火如荼;興坪古鎮高供電可靠性示範區建設提速推進,年內將建成2座零碳智慧配電房,實現低壓互聯;110千伏勝景(興坪)零碳變電站加快推進……更智慧、更可靠、更綠色的城市電力供給圖景正躍然紙上。
目前,桂林新能源裝機容量達299萬千瓦,佔全市裝機的59.5%,自2018年起已連續6年實現清潔能源全額消納,清潔低碳的新型電力系統特徵初步顯現。
消費生態“向綠”。由廣西電網公司基於電力數據“電力+算力”開發出的“綠效碼”,正在桂林興坪鎮的酒店、民宿、企業等應用,指尖一觸便可一鍵查詢用電詳情和智慧用能規劃;消費終端上,“電釀酒”等一批電能替代項目正在桂林全域落地發芽,綠色低碳成為旅遊産品新賣點。
當前,桂林正在建設世界級旅遊城市,闊步邁向高品質發展。廣西電網公司同題共答,進一步規劃建設綠色零碳現代化電網,有序推進500千伏漓江變電站等重點項目建設投産,搭建桂林零碳綠電聯盟産業合作平臺,構建綠電産業生態圈,全力保障綠色清潔能源供應,將桂林打造成世界級旅遊城市供電服務示範樣板。(廣西日報 張玲、陸冬琦、莫曉姣、潘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