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現在出院結算這麼方便了。”日前,南寧市民馮先生在一家三甲醫院辦理出院手續時驚喜地發現,只需在手機上輕鬆操作即可完成出院的醫保結算,不需要再排隊了。
線上結算、推出“預住院”模式、成立“一站式”服務中心……今年以來,區內4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進一步優化診前、門診、住院和出院後全鏈條就醫流程,推出系列便民惠民措施,極大改善了群眾的就醫體驗。
這是廣西公立醫院改革與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動力,紮實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與高品質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
讓群眾看好病,需要加快提高醫療健康供給品質和服務水準。
“我們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和自治區財政支持,實施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示範項目。”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體改處處長朱坤介紹,2023年,南寧市獲批中央財政支持的公立醫院改革與高品質發展示範項目,我區相關部門則制定出臺了十方面30條措施支持南寧市項目建設。在自治區層面,2023—2024年,通過競爭性評審遴選了10家區直公立醫院、4個設區市和10個縣(區)作為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示範項目單位,自治區財政共投入資金6.26億元支持項目建設,力爭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可借鑒的改革經驗。
以項目建設為契機,各示範項目單位積極落實相關任務,依託現有和整合相關資源,重點疾病診療能力顯著提升,同時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帶動我區醫療水準邁上新臺階。
如作為該示範項目單位之一的自治區婦幼保健院,不斷提升母嬰急危重症的搶救能力。近日,出生時26周加1天、體重僅430克的一位超早産兒經過該院117天的精心救治,順利康復出院,打破了南寧市體重最輕早産兒救治紀錄。
我區還高標準高品質建設了3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4家自治區區域醫療中心,累計引進新技術新項目超300項,帶動提升區域整體水準,減少跨區域就醫。
圍繞縣級醫院的短板弱項,通過實施對口幫扶、組團式幫扶等多項舉措,在20家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醫院建成急診急救“五大中心”62個,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準。
讓群眾看好病,必須解決看病貴問題。
我區通過建立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協調機制,穩妥有序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優化醫療服務比價關係,為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提供動力。2024年我區動態調整1001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涉及具體項目4380項。持續推進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有效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截至8月底,共有782種藥品和79類醫用耗材帶量採購品種落地,2024年預計減輕群眾醫藥負擔200億元。
同時,在開展落實全區重點問題整治改善就醫服務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專項行動中,全區446家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共開展便民服務措施6290項,受益人數2780萬人次,減免患者費用達2662萬元。全面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全區醫療機構累計互認檢查檢驗結果1690萬例次,涉及費用6300萬元,有效防止重復檢查、過度檢查。
讓群眾看好病,還要有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醫務人員。
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二區、三區主任,博士後楊春嬌自2024年4月作為高層次引進人才來到南寧工作後,每天都幹勁十足。她經常帶領該科室醫生與母校中國醫科大學的專家教授進行多學科線上會診,討論診療計劃;收集胸水、腹水等臨床標本,建立了臨床標本庫;幫助科室醫生做好職業規劃,提升醫生的科研水準。僅僅半年時間,她就為科室帶來了新氣象。
據悉,南寧市2023年獲批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品質發展示範項目以來,已引進專家團隊32個,引育博士94人。(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關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