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鄉相遇 不只紅綠 ——田東以“文化+”解鎖N種鄉村遊
來源:廣西日報  |  2025-04-14 15:13:53

芒鄉相遇 不只紅綠 ——田東以“文化+”解鎖N種鄉村遊

田東縣模範村依託資源優勢打造集觀光、娛樂、度假、養生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基地,讓群眾吃上“旅遊飯”。周金鵬/攝

  春山可望,鄉味正濃。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鄉村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開展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提升鄉村旅遊特色化、精品化、規範化水準。

  田東縣深化粵桂協作機制,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産業,以“文化+”為引擎,探索出革命老區的特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今年一季度,田東接待遊客人數約98.04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約8.9億元。

  紅色基因釋放流量密碼

  這兩天,平馬鎮百谷村逐漸熱鬧起來,百色市右江區的一家農業公司準備過幾天來這裡團建。“這裡能讓員工身臨其境感受革命的艱苦,增加團隊的凝聚力。”前來考察的周先生對這裡讚不絕口,預定了下周的公司團建。這幾年,紅色旅遊的升溫讓百谷村成為很多單位舉行團建的地方。

  百谷村位於右江河畔,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山水資源。90多年前,百色起義第一槍在此打響,全村85戶131人投身革命,16位烈士的熱血鑄就紅軍村的紅色豐碑。

  憑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民俗風情,百谷村迅速在全區、全國打響知名度,入選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田東縣與深圳市坪山區緊密協作,投入1270萬元粵桂協作資金,打造“黨建+紅色文化”旅遊研學的打卡點——建起沉浸式黨課體驗館、紅色文創工坊,連村口小賣部都擺上了“紅軍糧”系列零食。

  “我們充分運用家門口的紅色資源,精心定制廉政教育套餐,去年,紅色旅遊接待遊客超1.67萬人次。”村黨總支書記李海波難掩自豪。

  為進一步拓展紅色文化教育陣地,田東縣以百色起義革命教育為基礎,串聯那恒村革命史館、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那叭紅軍醫療站等紅色地標,打造了4條現場教學線路,形成紅色珠鏈效應。

  “2024年,田東紅色旅遊接待遊客超482.21萬人次。”田東縣文旅局局長蘇華介紹。周邊的村莊通過發展農家樂,為遊客提供地道的鄉村美食,不僅豐富了旅遊産品的內容,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綠色産業承接流量紅利

  紅色旅遊帶來的客流,正轉化為綠色産業的消費動能。近年來,田東縣以“紅+綠”融合發展為筆,不斷做活“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的文章,讓村遊既有看頭,更有賺頭。

  四月春風中,平馬鎮小龍村芒果示範基地花香瀰漫,果農們正忙著摘除早花保果,為即將到來的豐收季蓄力。“清明前倒春寒影響授粉,及時摘除早花能讓第二批花結果更有保障。”他們嫺熟的動作,彰顯著田東“中國芒果之鄉”的匠心傳承。

  依託粵桂協作機制,田東縣累計投入7560萬元粵桂協作資金,引進東部企業,構建起芒果全産業鏈。

  在農産品加工與物流園,巨人園、鮮友等龍頭企業年加工小果超10萬噸。“過去賤賣的小果,現在深加工成果汁、果幹,身價倍增。”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黃良高算起增收賬。

  立足芒果産業種植優勢,田東縣進一步拓展“芒果+”模式,將芒果採摘與紅色研學、民俗體驗深度融合,不僅推出生態採摘集群、康養及研學基地,還將芒果深加工産品引入景區,讓特色産品搭上旅遊快車,走進更多遊客家。

  古寨芒果園86種芒果品種構成“色彩圖譜”:桂七芒金黃透亮,紅貴妃芒似晚霞,金煌芒甜香撲鼻……遊客胡明驚嘆:“沒想到芒果竟有如此多品種、如此多色彩!”

  平馬鎮小龍村利用幫扶資金升級基礎設施,建設集採摘、康養、研學于一體的芒果小鎮;田東縣連續舉辦芒果文化活動月,同時開展“紅帶藍帶綠”鄉村旅遊季,吸引全國150萬人次前來賞芒果林、品芒果香。“要讓芒果文化成為持久引擎。”深圳幫扶田東縣工作組組長,挂職縣委常委、副縣長蔡澤濠在芒果園眺望遠方,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期許。

  數字創新拓展消費場景

  數字技術為文旅融合插上騰飛之翼。廣西三月三假期,祥周鎮模範村龍潭靈湖畔遊人如織。遊客周江一家體驗完長桌宴後,通過數字農文旅平臺輕鬆預訂了次日的民俗體驗活動。“既能導航尋景,又能了解模範村的歷史文化,太方便了。”他對智慧服務讚不絕口。

  田東縣投入299萬元粵桂協作資金建設便民服務中心和數字農文旅平臺,整合歷史文化、自然風光、特色農産品等信息,實現“一屏智遊”。“遊客可在線預訂、導航、支付、購買土特産,村子因此一下活起來了。”模範村鄉村CEO蘇善弟介紹,截至目前,龍潭靈湖旅遊景區已接待遊客5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50余萬元,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的品牌越擦越亮。

  近年來,田東縣通過數字化手段與文旅産業深度融合,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在十里蓮塘景區,AR技術讓遊客沉浸式體驗壯族文化,掃碼獲取“蓮塘護照”,即可在虛擬場景中漫步蓮花海、體驗古法漁獵、編織壯錦紋樣,成為年輕人打卡新寵。

  此外,田東縣抓住“互聯網+”的機遇,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建立電商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體系,為農民提供電商培訓、網店開設、産品包裝等服務。建設電子商務産業園,成立電商協會,會員300多家。

  “有了電商,越來越多的農民拿起手機,變身帶貨主播,不僅賣得出還賣得好。”田東縣電子商務協會會長蒙天庚介紹,去年全縣完成線上銷售額7億元。(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曹麗媛 莫 迪  通訊員 周章師 姜 瑋)

編輯:林姍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