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當天,由貴陽市商務局主辦的中國(貴陽)—東盟汽車及汽摩配件産業貿易對接會同步在廣西南寧舉行。這場聚焦汽車及汽摩配件産業的專業對接會,吸引了多家貴陽本土企業與東盟多個國家的汽車及零配件製造企業、採購商和行業機構代表參與,通過産品推介、需求發佈、自由洽談,讓“貴陽智造”的硬核實力與東盟市場的旺盛需求精準“握手”。
活動現場 供圖 主辦方
“貴陽作為貴州省省會,不僅是連接“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也是貴州省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先行區。”對接會伊始,貴州省商務廳、貴陽市人民政府的致辭擲地有聲,既勾勒出這座城市“宜居宜業”的鮮活底色,更點明其作為西南先進製造業基地的潛力——依託完善的汽車及汽摩配件産業鏈,貴陽正成為東盟企業尋找穩定供應鏈的重要選擇。
産品推介環節,多家貴陽企業帶著“量身定制”的方案登臺,用技術參數和場景化體驗,直觀展現與東盟市場的適配度。“早在上世紀90年代,詹陽産品就開始走出國門,如今我們的産品和服務已經覆蓋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在東盟地區,我們與多個國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對接會現場,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商務經理溫正暢推介了該公司輪式系列挖掘機、履帶式挖掘機和全地形、無人遙控及高速系列設備。溫正暢表示:“我們非常看好東盟市場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需求。詹陽重工的産品不僅在性能上能夠適應高溫、多雨等氣候條件,在智慧化操作和節能減排方面也具備顯著優勢,期待通過此次對接會更精準地對接東盟客戶。”
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則重點展示了適合東南亞地區多雨、高溫、重載等複雜路況的卡車輪胎系列。公司東盟大區銷售經理王玉玨提到:“我們這次帶來的産品在耐磨性、抗偏滑和載重能力上都有進一步突破。希望通過面對面交流,更深入了解東南亞市場終端用戶的真實需求,提供本地化解決方案。”
企業亮出“硬實力”的同時,來自東盟國家的企業代表也對此次對接會表現出極大熱情。採購需求發佈環節,4家東盟企業拋出“採購清單”,讓對接會的“雙向奔赴”屬性愈發鮮明。“貴陽企業在新能源車輛和重型機械配件方面技術成熟、性價比高,與我們當前的採購計劃非常契合。”泰國宏世供應鏈有限公司CEO劉超直言:“我們正積極拓展電動汽車和機械設備領域的穩定供應渠道,十分期待與貴陽的優秀製造商建立長期合作。”
越南明玉電動車進出口及服務公司負責人李氏紅蓮則將目光投向了兩輪電動車的全鏈條服務,明確表達了尋找優質整車生産商及電池技術合作夥伴的強烈意願。“希望通過此次對接會找到可靠的合作夥伴,建立穩定的採購渠道,同時也期待貴陽企業能為我們提供二輪電動車金融、清關等一站式服務。”該負責人表示。
需求與供給精準碰撞,在自由洽談環節,中外雙方企業代表圍繞産品標準、技術適配、出口流程、售後服務等方面展開了務實討論,與會企業紛紛表示,基於雙方市場的互補性和地緣優勢,未來在新能源車、零配件供應鏈等領域合作空間廣闊。
為進一步推動貴陽企業與東盟地區之間的經貿合作走向深入,貴陽市正在持續完善本地化、系統化的外貿服務體系。作為貴陽市推動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由貴陽市外貿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打造的貴陽市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在加速整合優質資源,精準對接企業痛點,全力為企業打通外貿全鏈路,幫助企業破解出海難題方面持續發力。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後續將持續跟進企業合作進展,利用該平臺為貴陽與東盟汽車及汽摩配件産業的長期合作做好服務保障,推動“貴陽智造”在東盟市場結出更多碩果。
貴陽市商務局持續依託展會平臺,為貴陽市與東盟地區在汽車及汽摩配件領域的貿易合作搭建對接平臺,推動“貴陽智造”與東盟市場的聯繫從單純“産品買賣”向技術協同、服務共享、供應鏈共建延伸。這不僅是西南內陸城市依託製造業“走出去”的縮影,更是中國—東盟産業協同發展的生動注腳:以技術為媒、以服務為橋,讓“貴陽智造”的齒輪,嵌入東盟經濟發展的鏈條,在互利共贏中共同書寫區域産業共榮新篇章。(文 龔鈺匯 馬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