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四處是山的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簡嘎鄉被列為貴州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當地緊緊抓住念好“山字經”這個牛鼻子,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産業扶貧開始初見成效,如今,這片荒山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改變。
修一條民生路、致富路
簡嘎鄉距離鎮寧縣城106公里,交通不便是造成簡嘎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7年的9月2號到11月11號共70余天,簡嘎鄉通往山外的路修通了,這是簡嘎唯一一條連接外界的道路。
“原來因為交通的不便,完完全全制約了村民發展經濟的思想和觀念,現在,道路修通後不只是讓大家加快走向外界的步伐,降低了運輸成本,也提升了大家對於發展的信心。”簡嘎鄉黨委書記饒思紅説起這條寬6.5米的柏油路興致盎然,“我們可以算這樣一筆賬,因為這條路的修通,我們鄉運輸一方沙石可以減少10塊錢的運輸成本,一噸生産物資可以減少20塊,運輸農業産品可以減少30分鐘路程。”
在饒思紅和廣大村民的眼裏,這條通鄉公路不僅是一條民生路,也是一條致富路。
據了解,簡嘎鄉有8個行政村、38個自然寨和52個村民小組,如今已經修通所有的通村柏油路和硬化路,預計在2018年將實現 “組組通”。
正在建設的白沙水庫工程(攝影 楊麗芳)
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
走進簡嘎鄉,幾乎找不到一片超過200畝的土地,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讓這裡的土地也非常貧瘠。“面對這麼惡劣的自然條件,以前不知道靠什麼發展。現在思路明確了,‘靠山吃山’。”饒思紅表示,目前簡嘎鄉正按照“山頂綠樹成蔭、山腰果林壯觀、山下熱果飄香”的理念,努力種好“搖錢樹”,念好“山”字經,並運用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方法來解決整個鄉的貧困問題。
據悉,按照規劃,簡嘎鄉將在山頂上種植桉樹30000畝,現已種植23000多畝;在山腰上種植30000畝楓塘林,現已種植24000多畝;山下規劃30000畝果園種植,目前已完成5900畝火龍果和百香果的種植。
簡嘎鄉磨上村村支書李穩定告訴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按照簡嘎鄉火龍果種植規劃安排,磨上村現已經有1400畝土地在種植火龍果了,貧困戶可以通過土地入股,一年一畝地可以拿到1400元的分紅。“我們鼓勵農民反包自己的土地進行管理,這樣一年一畝就可以拿到2500元的分紅。”
磨上村火龍果種植基地(攝影 楊麗芳)
思路打開了,簡嘎鄉的村民第一次感到自己腳下這片山石相間的土地這麼“值錢”。
産業扶貧帶動農戶脫貧
“正是看中了簡嘎鄉冬季氣候比較暖和,更適合養豬,我們一共在這建了41個點,目前已經有5個廠進豬了。”德康集團服務部經理喬少俊説,“一個廠養1000頭豬,可以帶動10戶貧困戶,用特惠貸的5萬元投入三年,每年每戶都可以分紅4000元。”
投喂飼料、認真觀察豬群的狀態,這是加入養豬場管理的農戶每天的基本工作,據了解,以前個人養豬一年有6到7萬元的毛收入,現在作為管理的農戶,一年可以掙14萬元。
貴州創為聯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養殖場(攝影 楊麗芳)
在貴州創為聯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養殖場裏,工作人員正在給小黃鵝打疫苗。公司總經理屈亮介紹,目前已有43戶貧困戶入股養鵝産業,貧困戶入股五萬每戶一年可分紅4000元,現在已經有100多農戶有意向想要參與到這個産業中來。
踏上簡嘎鄉曾經貧瘠的土地上,抬頭隨處可見的速生桉、一片片果園、一排排廠房……都在向每一位山外來客講述這裡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巨變。(文 楊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