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帶來的貴州修文“山鄉之變”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18-08-23 11:32:27

  8月22日,從貴州省修文縣城出發,沿西南方嚮往谷堡鄉上硐村走,起伏的山路兩邊錯落著石山土坡,“巴掌田”“豆腐塊地”“點綴”其中。

  “‘巴掌田’、‘豆腐塊地’已經不是經濟主要來源。”上硐村村民梅進華説,自從玉米地改種獼猴桃,山裏人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家十余畝地,去年純收入七八萬塊錢,在村裏不算多。”

(急稿)獼猴桃帶來的貴州修文“山鄉之變”

修文獼猴桃實施品牌戰略助農增收致富(供圖 修文縣委宣傳部)

  沿著通村路繞山而行,成片的獼猴桃園、滿林子的放養雞、一幢幢隱沒在獼猴桃園裏的新民居等,都能讓人感受到山地高效農業的發展。

  一塊塊村規民約和“種植,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工作!”的宣傳牌立於通村道路兩邊。在最高的山頭上,“百姓富、生態美”六個大字格外顯眼。上硐村一系列改變都源自於坡地改種獼猴桃及石山荒山整治。

  靠山養山治山吃山,隨著山地農業科研技術不斷成熟運用,"科技興農"從口號變成生産力。"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省,借助科技興農,不少石山荒地村得以解困,上硐村是這些解困村的代表。

  修文位於貴州中部,是貴陽市所轄縣。修文整體脫貧攻堅中,獼猴桃産業帶動當地10個鄉鎮113個行政村5500余戶共2萬餘人就業,年人均純收入新增5000元以上。

(急稿)獼猴桃帶來的貴州修文“山鄉之變”

俯瞰修文獼猴桃産業基地(攝影 廖迅)

  從扎佐鎮、谷堡鄉至六桶鎮初步形成了一條以獼猴桃為主的“百里特色農業産業帶”,種有16萬畝獼猴桃。

  修文通過規模化生産標準化管理,獼猴桃畝産量從800公斤至1000公斤提高到1500公斤至2000公斤。

  在貴州大數據發展背景下,修文縣還建立了大數據物聯網追溯系統,通過基地實時監控,掌握每顆獼猴桃的生長、施肥、用藥、採摘情況,給每顆優質獼猴桃佩戴“身份證”,讓消費者放心。

  如今,漫山遍野種獼猴桃藤,一個個毛茸茸、不起眼的獼猴桃成了修文當地農民的“致富果”。

(急稿)獼猴桃帶來的貴州修文“山鄉之變”

俯瞰修文獼猴桃産業基地 (攝影 廖迅)

  近年來,貴州官方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積極引導並支持農民發展山地高效農業,成效明顯。

  修文縣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專業服務、社會參與”原則,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創建工作。

  截至2018年7月,修文建成電子商務公共運營服務中心1個,建成鄉村級電商服務站點76個,建成縣級物流服務中心1個,累計完成電商培訓2.2萬餘人次,孵化培育電商主體300余家。通過淘寶、京東、蘇寧、攜程等第三方電商平臺開展銷售的電商企業及個人店舖2000余家,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創業5000余人。(修文縣委宣傳部

編輯:楊麗芳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