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 鄉村必振興】化屋村致富有妙招 繡出幸福新生活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1-04-01 09:13:28

化屋村所在的烏江百里畫廊一角 攝影:黎萌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網絡主題活動3月30日在貴州省黔西市化屋村啟動。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考察,首站就是化屋村,這大大提高了這個村的知名度,促進了本就地處烏江百里畫廊的化屋村的旅遊業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遊客走進化屋村,村裏的苗繡民族手工藝生産、遊船接待、農家樂、民宿等一片興旺。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網絡主題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攝影:黎萌

  化屋村民族刺繡扶貧車間是村裏為解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問題引進的項目。目前,該車間有刺繡、縫紉、蠟染、設計、裁剪、産品展示間等廠房,解決了當地群眾30人就業,可年生産苗族服裝3000套。

化屋村民族刺繡扶貧車間 攝影:黎萌

  化屋村村民以苗族為主,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被稱為“穿在身上的史書”的苗繡,不僅為繼承弘揚民族文化、傳統文化作出貢獻,也成為了脫貧攻堅的妙招,並且繼續在為少數民族地區的鄉村振興出力。

楊文麗介紹扶貧車間的苗繡産品 攝影:黎萌

  扶貧車間的創辦人之一楊文麗告訴記者,現在遊客越來越多,加上同時做網絡直播,銷售量喜人,“最好時一天可以賣10多套精品高檔苗繡服裝和民族特色箱包等手工藝品,收入四五萬元。”楊文麗表示,下一步將同時朝著大眾化苗繡的方向發展,以此繼承和發展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

化屋村村民尤榮學在遊船駕駛艙裏 攝影:黎萌

  40歲的尤榮學和他的兩個哥哥在化屋碼頭運營著兩條遊船,從春節到現在,他們平均每天的純收入達到1500元。隨著遊客一天比一天多,遊船的生意也越來越好。而過去,外出打工的他最多每個月可以掙到6000元。尤榮學説,但那時,一個人掙錢全家三個人花,生活壓力很大。但現在,尤榮學一天要跑船多至四趟,兄弟三人要齊上陣,換班接續幹,日子越來越好。

化屋碼頭上乘船遊覽烏江百里畫廊的遊客 攝影:黎萌

  尤榮學表示,未來會帶動化屋村的村民一起致富。因為遊船也有季節性,所以還打算做民宿和農家樂餐飲。“已有村民想加入進來,我會逐步擴大經營。”

在化屋村經營農家樂的村民何蘭 攝影:黎萌

  何蘭是化屋村的義務旅遊講解員,同時和丈夫一起在村裏經營農家樂,既有餐飲也有民宿。她告訴記者,過去一年收入才10來萬,而這兩個月就有30萬以上。尤其是今年春節之後,生意火爆,最多的一天,她家的農家樂就接待過700人用餐。

何蘭和丈夫經營的民宿 攝影:黎萌

  記者採訪時,何蘭的手機不時地響起,她説:“現在的生意比以前翻了好幾倍。”因為接待的遊客日益增多,何蘭就和村裏其他也做民宿的鄉親協作,介紹客人到鄰裡家吃住,“大家共同致富才是最好。”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