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在中央軍委頒授“八一勳章”和榮譽稱號儀式現場,南部戰區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一級上士杜富國身著軍裝,腰背筆直,胸前的“八一勳章”熠熠生輝。
成為全軍官兵的傑出代表,杜富國的淬煉之路,到底有多難?
盛夏時節,環抱在一片茶園之中的遵義市湄潭縣興隆鎮太平村,寧靜宜人,村民們都爭相祝賀杜富國的家人,為杜富國榮獲“八一勳章”而驕傲。
走進太平村,杜富國家的老房子就坐落在當年紅軍強渡烏江、挺進遵義走過的縣道旁。這裡的孩子自小腳踩著門口的“長征路”、聽著父輩講述的紅色故事長大。
1991年11月,一名男嬰呱呱墜地,父母為其取名為“富國”。杜富國的父親杜俊説:“我是農民,沒為國家出多少力,孩子這一代一定要為國家多做貢獻。”
18歲時,在家人鼓勵下,杜富國如願成為一名邊防戰士。2013年,已轉士官的杜富國第一次回家探親。為了迎接兒子回家,杜俊把全家的親戚都請到了家。身著軍裝的杜富國一進門,杜俊先安排他坐在中間,拍了一張全家福。合影后,一家人爭著試穿杜富國的軍裝,説這也算圓了他們的“軍裝夢”。
“爸,我報名參加了掃雷排爆隊!”2015年7月,杜俊接到兒子打來的電話,心裏雖然擔心,他仍然表示支持:“你的人生你自己規劃。”
雲南邊境,戰爭遺留的地雷等爆炸物多達130多萬枚。叢林裏、山峰上、道路旁,處處矗立著漆有骷髏頭的“雷區”警示牌,讓人毛骨悚然。30多年草木生長,雨浸風蝕,難以計數的爆炸物靜靜潛伏,企圖吞噬一切進入禁區的生命。
危險重重的“死亡地帶”,曾一度是杜富國最熟悉的“戰場”,3年多的時間裏,他進出雷場1000余次,成功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處置各類險情20多起。
“你退後,讓我來!”2018年10月11日,杜富國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複雜雷場的一枚加重手榴彈,讓同組戰友退後,獨自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身負重傷。
生死一瞬,捨身一擋。杜富國保護了戰友,自己卻失去了雙眼雙手,他再也難以操作熟悉的探雷器,也不能目睹這片浴血之地交付邊民耕種。
“他是個真正的戰士。”曾在第一時間救治杜富國的軍醫劉小波説過,杜富國是他見過的最勇敢堅強的人,重創之後,積極接受治療,即便得知自己永遠失去了雙眼和雙手,杜富國也沒説過一句後悔,沒喊過一句疼。
經過醫院的全力搶救,杜富國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卻又開始了與“傷痛”的漫長戰鬥。
“嚴重的多發傷爆炸傷,雙眼失明、雙前臂截肢,耳朵鼓膜穿孔,聽力部分受損,還有腦袋震蕩傷……”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南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劉宏亮説,杜富國身上複雜的傷情,不僅考驗著醫生,也考驗著他自己。
“裝上一雙智慧手,我還能去排雷。”就算躺在病床上,杜富國牽掛的仍是自己的排雷“使命”。艱難的康復過程中,家人和戰友一直陪護在杜富國的身邊,看著他不斷挑戰自己的身體極限,大家感嘆,爆炸奪去了他的眼和手,卻奪不走他作為一名戰士的信念。
每天清晨,醫院的軍號一響,杜富國立馬清醒。黑暗中,他估摸著衣物放置的方向,獨自慢慢挪過去,彎著頭,用鼻頭觸碰衣褲的便簽來分辨正反面,分清後,再用牙齒咬起衣服一端,伸出殘臂,頭鑽進去,左右搖晃幾下身體,衣服就穿好了。收拾好自己,他在戰友的陪伴下,開始了跑步鍛鍊,一次至少要跑3公里,狀態好的時候甚至還能跑上10公里。
最令人震驚的是,在杜富國的病房裏,床上的被子被疊成了方正的“豆腐塊”。“我先把被子鋪平,然後一點點觸摸著打出褶子。”疊一次,15分鐘,完成時他已滿頭大汗。
憑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杜富國扛過折磨人心的幻痛,逐漸適應無手的生活,利用殘臂重新學會獨立洗臉、刮鬍子、吃飯、寫字、疊軍被……直至日前順利出院,重返戰位。
雷場上,他是一往無前的“雷神”;
醫院裏,他是迎戰傷痛的勇士。
他是民族的脊梁骨,國家的英雄!他被南部戰區陸軍黨委授予一等功,並先後獲得“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全國自強模範”“時代楷模”稱號;中央軍委授予他“排雷英雄戰士”榮譽稱號……2022年7月27日,杜富國榮獲中國軍隊最高榮譽——“八一勳章”。(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