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強動力 向創新要活力 ——貴州在創新驅動發展道路上加速前進
來源:貴州日報  |  2023-03-14 09:46:14

  “公司陸續接到近2.5億元的項目訂單,自春節後復工復産以來,120條流水生産線開足馬力生産,目前産值已達4.2億元。”近日,固達電線電纜(集團)有限公司電纜生産副總許坡説,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每年投入銷售收入的近5%作為研發費用,並與知名高校建立深層次産學研合作。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2022年,貴州實施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扶持計劃,財政投入2.6億元鼓勵工業企業開展新産品開發。企業等經營主體底盤持續夯實且活力滿滿的背後,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強大支撐。

  在創新驅動發展道路上,貴州正在加速前進,舉全省之力、聚各方之智奮力突進“深水區”、勇闖“無人區”,推動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實力顯著提升,增強發展韌勁、提升發展優勢,走出一條具有貴州科技創新特色的發展新路。

  聚焦發展需求 開展科研攻關

  近年來,貴州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以變革性技術實現“彎道取直”“換道超越”。

  2月23日,貴州省2022年度十大科技創新成果評選結果正式發佈,1:250萬月球全月數字地質系列圖、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綠色製造關鍵技術、高強度鍍鋅鋁稀土合金密封鋼絲繩吊索等入選。

  這是貴州首次開展年度十大科技創新成果評選。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安守海表示,貴州將以年度科技創新成果評選為契機,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一批急需技術,加速轉化應用一批科技成果。

  攤開貴州發展的“黃金十年”長卷,處處體現著“科創”二字滲透力。東方科技公司研發應用於防災減災領域的“東方祥雲”平臺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準;貴州鋼繩成為全球鋼繩行業標準制定者和全國線材製品行業龍頭企業;貴州省成為國家實施“東數西算”工程的八大核心樞紐之一,綜合算力位居全國第一方陣;以“科技支撐生態文明”為建設主題的湄潭縣和凱里市,通過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驗收……

  此外,2022年,貴州培育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1個、工業設計中心15個。同時,著力發揮行業協會作用,高規格組建貴州白酒産業發展促進會,籌建新能源電池産業聯盟,支持醫藥、建材、食品等行業協會帶動企業抱團發展。

  一個個剖面之下,彰顯著全省科創實踐的火熱。近年來,聚焦主戰略主定位,貴州各類主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推進特色科技強省建設,社會經濟發展新動能澎湃不息。

  創新橋梁科技 暢通發展血脈

  從120分鐘縮短至20分鐘,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到遵義市城區的通行時間,在2022年12月15日被改寫。當天,仁遵高速大發渠特大橋正式通車。

  絕壁鑿渠引希望之水,天塹建橋通開放之路。2018年,看準未來發展機遇的團結村村民陳勇,結束10餘年的外出務工生涯返鄉創業,在當地開了一家能同時容納100人用餐的餐館。此外,他也養起了牛、羊和蜜蜂。“交通越來越便利之後,許多遊客紛紛前來村裏遊玩,我在家鄉發展的奔頭更足了。”陳勇説。

  貴州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如今,貴州建成公路20余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8000公里,已建和在建橋梁近3萬座。世界前100名高橋近半數在貴州,是名副其實的“橋梁博物館”。

  “萬橋飛架”是貴州科技創新成果的重要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橋梁建設創造性運用現代科技,實現由橋梁建設到交通升級、再到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大跨越。”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張勝林説。

  基於遵余高速湘江大橋設計研發的HA級金屬梁柱式護欄,是設計規範中最高等級的防撞護欄,已在貴州省多座大跨度橋樑上應用;為提高精度,德余高速烏江特大橋在鋼管拱橋建設中全過程採用數字化預拼裝技術;山區超高墩多塔大跨斜拉橋建設關鍵技術成果應用於平塘特大橋以及國內多座橋梁建設項目中,在縮短建設工期的同時有效地減少了建造成本,綜合經濟效益達31.5億元……

  多年來,橋梁工程領域的科研人員圍繞建設需求,鑽研吊裝施工、主纜施工、信息化應用等方面的關鍵核心技術,用科技力量征服貴州的千溝萬壑,奠定了中國峽谷橋梁在世界的領先地位,不斷刷新世界超級大橋的建設奇跡。

  從“地無三尺平”到天塹變通途,由科技含量十足的橋梁連接而成的立體化交通線網,宛如人體毛細血管,持續為貴州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注入強勁動力。

  深化科技改革 創新增強活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科技評價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強知識産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

  為解決貴州省4%極薄、急傾角煤層的機械化開採難題,2017年省科學技術廳發佈《貴州省煤礦智慧化、機械化改造領域技術榜單》項目,拉開了貴州在全國率先推行技術榜單制的帷幕。如今,第一批技術榜單項目已初見成效。

  其中,由貴州耀輝礦業發展有限公司、貴州理工學院等單位承擔的《急傾斜煤層機械化開採關鍵技術裝備研製與應用示範》榜單項目,研發了適合急傾斜煤層機械化開採的液壓柔性掩護支架和割底煤採煤機及配套裝備,實現應用示範並穩定運行,顯著提高了採煤效率。

  創新不問出身,英雄不論出處。2021年,貴州實施“揭榜挂帥”構建開放式創新體系的做法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目前,貴州累計發佈11批26個技術榜單,吸引120余個省內外科研團隊參與,立項實施13個科技重大專項。

  貴州招才引智、激發社會各界智力潛能的舉措不止於此。工資待遇由政府承擔,編制挂靠在科研院所,人在企業從事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工作,這是貴州省重點人才“蓄水池”政策的顯著特徵。

  “貴州省設置流動性編制的創新舉措,在全國屬於首創。‘蓄水池’解決了雙向的問題,企業不需增加用人成本,積極性會大大提高。對於人才來説,獲得穩定的保障,更能潛心研究。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人才匯聚到貴州,助力貴州高品質發展。”貴州科學院黨委書記薛濤説。

  如何推進貴州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以科技強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增強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科創能力,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今年,貴州省將大力開展向科技要産能專項行動,全力推動科技賦能三次産業,切實把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數”轉化為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潘曉飛 張淩)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