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第四代花燈傳承人鄭德富家中,鄭德富與第七代花燈傳承人錢來靂合作了一場精彩花燈戲,開展了一場關於花燈戲文化的深度對話。
在鄭德富家中,他正哼著曲調,指尖在琴弦上跳動,弓毛與琴弦摩擦發出輕快的樂聲。錢來靂在旁邊踩著四方步,舞著扇子和羅帕,一人奏樂一人唱跳的花燈戲正在上演。
鄭德富(左)與錢來靂表演花燈戲
“獨山花燈戲的發展就是在原有的民歌、小調上,不斷融入新的元素,進而創作出新的花燈曲調。”談到獨山花燈戲,鄭德富總有説不完的話。他説,獨山花燈戲在一代代的不斷傳承發展中得到豐富和提煉,具有旋律優美動聽、短小活潑、簡潔明快等特點,所以深受群眾的喜愛。
鄭德富的藝術特長在於花燈曲調創作、二胡彈奏,他説,自己創作了不少曲調,其中令他最滿意的作品是曲調《三訪親》。
“要呈現好一場花燈戲,首先要有動聽的戲曲音樂。”鄭德富説,為了寫好《三訪親》這支新的花燈曲調,自己以獨山傳統曲調《四小景》為基礎,融入了其他曲調的精華,經過多次修改和創新,才得以完成。
作為花燈音樂創作人,鄭德富對花燈藝術的熱愛一如往日,除了《三訪親》,他還相繼創作了《朝陽溝》《補鍋》《龍江頌》等作品,其創作的花燈説唱《送崽上學》獲貴州省首屆曲藝調演音樂一等獎。
一場精彩的花燈戲不僅要有優美動聽的曲調,還有曼妙的舞姿。
鄭德富正在彈奏樂曲
在花燈舞蹈的編排上,作為第七代花燈傳承人,錢來靂在堅守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通過融入新的藝術形式,在繼承中推動花燈文化的發展。
“我們在創作花燈舞蹈的過程中,以花燈音樂為基礎,融入獨山花燈特有的‘走路拐晃扭,傳神靠眼瞅’技巧,以及一些獨山民族特色元素等。”錢來靂説,創作獨山花燈舞蹈需要綜合運用多種舞蹈創作技法和手段,既要注重舞蹈動作設計和隊形變化,又要注重舞臺表現力和視頻拍攝後期製作,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才能打造出具有獨特風格和感染力的花燈舞蹈作品。
鄭德富(左)與錢來靂(右)共同討論花燈戲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在鄭德富和錢來靂的身上,看到了兩代傳承人的堅守,也感受到了兩代人的非遺傳承精神。(文/圖 孟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