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前後,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3萬多畝小麥陸續進入收割期,新型農機挑起了麥收農忙的“大梁”,讓小麥“顆粒歸倉”。在掌布鎮卡臘村,1200余畝麥穗金黃,顆粒飽滿。微風拂過,泛起陣陣麥浪,帶來陣陣麥香,收割機在麥田中來回穿梭,隨著歡快的轟鳴聲,一粒粒麥子盡收“囊”中。
收割機正在收割小麥
掌布鎮卡臘村種植大戶劉德香説:“以前我們是人工散播,今年我們是拿機械播種,成活率、生長率都很好,相對來説要更高産,省力省事,也節約了很多資金。”
風吹麥浪香,搶收歸倉忙。在牙舟鎮卡羅村,種植大戶劉玉康家的麥收工作也在如火如荼開展,2名農機手正熟練駕馭收割機采收麥穗。“機械化為我們節約了時間,還有勞動力,節約成本。像我這268畝耕地7到8天就全部耕完,播種也是7天,收割也就是4天。”劉玉康介紹,他家得到了政府的助農補貼,購買了2台犁田機、2台收割機、1台播種機,實現了種麥全程機械化。
農戶展示剛收的小麥
今年,平塘縣千畝以上集中連片種植分佈在掌布、牙舟、大塘、通州等鄉鎮,主要由合作社、種植大戶進行種植。這些集中連片的區域全部採用機耕、機播、機收,實現全程機械化農業生産。同時,為了保障農業機械化生産安全,平塘縣積極開展農機技能培訓,大力普及農業機具,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農戶正在用裝袋機收小麥
平塘縣農業農村局農技站負責人楊光軍介紹:“我們去年通過農機培訓,培訓了92名農機手,今年我們計劃再增加開1至2個培訓班,對我們全縣的農機手進行培訓,必須要讓大家都能夠持證上崗、安全生産,通過機械化的運用,推動我們平塘縣的農業高品質發展。”
今年,平塘縣規模種植的3萬多畝小麥預計總産量1000萬斤,總産值1600萬元。(文/圖 陳飛 代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