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貴州省六盤水市一張水環境治理的“成績單”令人矚目——全市22個省控以上地表水斷面水質均達到III類以上,水質優良率(III類及以上斷面比例)100%,水質達標率100%;全市7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4個地下水監測點位水質達標率100%;20個行政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及1條納入國家監管的農村黑臭水體整治任務順利完成,13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設按計劃推進……
近年來,六盤水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當好兩江上游“生態衛士”,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共治共享、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極大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位於市中心的明湖國家濕地公園 攝影 楊展淩
六盤水以實現“水清、岸綠、空氣清新怡人、生態功能自然”為目標,制定了水城河綜合治理“路線圖”、污水提質增效“四步走”、海綿城市建設“三協同”、河道生態修復“兩提升”等規劃,通過實施引清入河、管網診斷及清淤、水城河流域鳳池園及水城古鎮景觀河道水體凈化,以及水城河樣板段生態修復等項目,使這條繞城穿行的“母親河”,達到了“長治久清”的治理目標,從昔日的“臭水溝”變成了今天的“生態河”。每年春天,水城河兩岸櫻花綻放,清澈的河水倒映著粉紅的花瓣,人們賞美景、品春色、拍美照,這裡成了“網紅打卡地”。
為加強水城河保護,推動水城河綜合治理法治化,2017年6月1日,《六盤水市水城河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從此,碧水保護不再是空口白牙,而是有法可依。2017年,六盤水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市、縣、鄉、村建立了“四級”河長體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總河長”,全市1678名河長上崗履職,對全市306條河流實現河長制管理全覆蓋。
水城區野玉海花海 攝影 楊展淩
同時,六盤水實施“河長+廠長”推動地企共治共管,增強企業參與河長制和水環境防治工作的主動性,目前,落實企業河長365名。與此同時,六盤水持續推進水環境治理工作,以黑臭水體治理為抓手,啟動“碧水保衛戰”專項行動,2019年6月成功入圍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經過2年的示範建設,六盤水實施重點建設項目17項,完成投資12.54億元,基本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和污水管網“空白區”。
在開展黑臭水體治理的同時,六盤水還積極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系統修復河道生態系統,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效果。2022年,六盤水入圍貴州省第二批海綿示範城市,進一步助力推進城市高品質發展,構建健康的城市水循環系統。
在樣板段生態修復項目中,六盤水融入海綿城市理念,改善提升河道生態和景觀功能,以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建設效果。在鳳池苑、明湖濕地、卡達凱斯湖的治理中,全面貫徹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實現區域雨水的控制和利用。“十三五”以來,六盤水累計實施海綿城市建設項目55個。
位於盤州市的烏蒙大草原 攝影 楊展淩
同時,六盤水強力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出臺《六盤水市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明確目標任務,並圍繞控源截污、內源控制、生態修復、補水活水等方面進行重點整治。目前,六盤水4條納入國家監管的農村黑臭水體已全部完成整治,整治率達到100%。
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這悄然的變化,正是六盤水蹚出了一條嶄新“水路”的真實寫照,也見證了六盤水幹部群眾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奮鬥足跡,一幅人水和諧的大美畫卷正在涼都大地徐徐展開。(文 李曼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