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12日,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20余名師生到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開展實踐研學,將走進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河洞景區、觀音岩富澤生態研學實踐基地、黃魚江鄉村振興示範點和“三線”軍工遺址教育基地等地,領略自然風光,感受人文魅力,並用手中的畫筆,將處處山水環繞的夏日詩鄉美景“躍然紙上”,將大美綏陽留存于記憶之中。
“哇!一進門就能聞到面的香味,感覺好清新。”“都是純手工製作的,手藝也太巧了吧!”帶著好奇,青年學子們走進綏陽縣張氏貢麵食品有限公司空心面生産車間,車間內,工人們分佈在各個工作間忙碌,空心面複雜的工藝和工人們嫺熟的手藝讓同學們忍不住駐足觀看、拍照記錄。
同學們體驗拉麵 攝影 鄭孟庭
綏陽空心面又稱“鹽水面”“銀絲面”“銀絲空心面”,是當地有名的特産,採用古老手工藝製作,歷史悠久。離開晾曬區,同學們對接下來的實踐環節充滿期待。在師傅生動形象的演示下,同學們紛紛上場體驗這一神奇的技藝,搓麵糰、上桿、拉麵,一根根細長的麵條在手上被逐漸拉伸,製作成功的喜悅,也讓他們對綏陽空心面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製作技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大三學生銀月禾是第一次來到綏陽,和從前自己吃過看過的面不同,這樣的“空心鹽面”讓她驚嘆不已。“我覺得這個面非常神奇,跟我之前見到的所有面都不一樣,顛覆了我對麵條的認知。空心面能夠成為非遺真是當之無愧,每一步都是純手工製作,工序複雜,不僅讓我體驗了傳統技藝,也感受到了工匠精神,真是收穫滿滿。”
同學們體驗打糍粑 攝影 鄭孟庭
綏陽縣是有名的“中國詩鄉”,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不僅有傳統非遺美食,詩詞文化底蘊也十分深厚。位於縣城內的中國詩鄉詩文化陳列館是全國首家以詩文化為主題的陳列館,展示內容極其豐富,集中展現了中國詩歌文化發展主脈和綏陽詩歌發展史。自開館以來,已經迎接了上萬名來自國內外的著名詩人、學者觀摩學習。
穿行館內,同學們端詳圖文並茂的展板、展牌,閱讀展出的歷代詩人的作品。“從北京來到綏陽,在這裡我不僅看到了美景,品嘗了美食,體驗了傳統非遺技藝,還深入了解了綏陽的歷史和文化,真沒想到祖國的大地上還‘藏’著這麼一個詩鄉,確實不虛此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大三學生國佳洋説。
同學們體驗原始耕作工具 攝影 鄭孟庭
下午時分,同學們還在省級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基地,跟隨老師動手製作蠟染、體驗柴火烹飪。“這次我來研學,就是想體驗下當地的特色風土人情和少數民族的獨特文化,我會把這次行程中的所見所聞和貴州的壯麗山水都描繪下來,積累我的繪畫創作素材,豐富創作內容,留下獨屬於綏陽的作品和記憶。”對於未來幾天的行程,國佳洋充滿著期待。
同學們晾曬自己的蠟染作品 攝影 黃梅梅
綏陽縣擁有良好的自然資源稟賦和濃厚的文化底蘊,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提供了重要的平臺。作為清華美院繪畫係的藝術創作基地,綏陽縣進一步加強與清華美院在資源共享、産品共創、活動聯辦、交流互訪、宣傳互動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全面做好清華美院師生來綏開展科研、教學、實習的對接、服務等工作,有力推動美院學子充分發揮學院專業特長,以文化和藝術賦能鄉村振興,將“五育”並舉融入教學實踐、社會實踐、思政實踐中,以實踐教學基地為紐帶,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素養,實現育人的創新、教學的創新。(文 鄭孟庭 唐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