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秋茶又迎來新一輪採摘。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月亮河鄉補雨村,六枝特區鈺茗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茶葉基地裏,茶樹鬱鬱蔥蔥,長勢喜人。等這一茬採摘完後,我們又可以製作紅茶了。
我是這家公司的總經理萬紅。補雨村的這片茶林是2020年打造的,這裡的夏秋茶採摘週期可以從7月底一直持續到10月。
我出生於六枝特區郎岱鎮,今年52歲。要説我與茶的緣分,還得從我小時候説起。我們郎岱鎮一直都有種茶和喝茶的習慣。小時候,家裏人到地裏幹活前總會用茶缸泡一缸茶。待回家休息時,喝上一缸茶水,解渴又解乏。因此,茶缸泡茶一直是我印象裏喝茶的方式。
長大後,我先在六枝特區工作了幾年。2004年又前往江蘇務工,在一家餐膳公司上班,有很多出差機會,一次杭州出差改變了我的人生。
那次出差完成工作後,我到西湖邊遊玩,邂逅了一家清新淡雅、舒適寧靜的茶館。一進門,茶館濃郁的茶文化便深深吸引了我。這次的邂逅徹底顛覆了我對茶的認知,以前我總以為喝茶就是解渴,從沒想過原來茶館裝修、茶室佈局、茶具擺設、茶藝等都蘊含了中國茶文化的厚重和精妙。
從那時起,我就萌生了回家鄉開一家茶館的念頭。起了這個念頭後,我再也坐不住。2005年,我回到六枝特區,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對茶葉市場進行調研,輾轉貴州省內各大茶葉市場以及六枝境內的茶葉生産基地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經過數月的精心籌備和裝修,我的藝茗茶莊于2005年6月正式開業,以品茶和售茶為主。
開茶莊的日子裏,我也沒有停下腳步,不斷學習並取得了評茶員和高級茶藝師資格認證。慢慢地,我認識到想要好茶,還是得自己做才行。
高山雲霧出好茶。六枝特區雲霧繚繞,晝夜溫差大,寡日照,空氣濕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宜茶葉生長。2020年,我決定自己種茶,與合作夥伴一同成立了六枝特區鈺茗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始建設茶葉基地。
經過選址和考察後,我們將目光鎖定在補雨村。這裡的海拔和土壤都非常適合種植茶葉,而且原本也種有一片茶。我選定這裡打造了500畝茶葉基地,並同步建設茶葉加工廠,建成綠茶、紅茶生産線各一條,請了技術人員學習制茶技術。
基地的建設,還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多的時候一天能有上百人在基地務工。2020年至今已帶動上萬人次就業,發放勞務費300余萬元。
得益於之前開茶莊的基礎,公司的茶葉受到了很多老客戶的喜愛。在大家口口相傳中,公司的茶葉慢慢走進市場。在六枝特區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我還帶著茶葉到外省參加展會等,採用線上、線下的方式銷售。
接下來,我打算繼續做好茶葉基地的基礎設施和管護,增加茶青産量,並精進制茶技術,做出更多好茶。同時,繼續擴展市場,爭取帶動更多村民到基地務工增收。(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顧冰潔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