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海關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激活外貿動能 通關“快一步” 成本“降一籌”
來源:貴州日報  |  2024-10-16 10:08:15

  上個月,貴州商儲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的又一批茶葉搭乘中歐班列,經阿拉山口出境發往歐洲。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批茶葉在阿拉山口口岸不再辦理申報和轉關、核銷等手續,而是“口岸直通”。

  “這是我們公司、也是貴州第一次採用‘鐵路快通’的方式開展出口操作。”貴州商儲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説,整體通關時間比傳統方式可以節約1至2天,單箱節省費用約200元以上。

  “鐵路快通”是近年來海關面向國際鐵路運輸集裝箱貨物特點推出的一項創新監管模式。在該模式下,內陸海關通過對鐵路艙單電子數據進行審核、放行、核銷,實現對鐵路列車所載進出口貨物的運輸監管,無需企業在口岸再次申報和辦理轉關、核銷等手續,實現口岸直通,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平均壓縮約24小時,可有效促進國際鐵路聯運班列發展,提高境內段鐵路進出口貨物快速通關運輸效率和便利化水準。

  進出口物流暢通,貿易才能繁榮。近年來,貴陽海關聚焦制約開放發展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著力化解貴州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需要與基礎薄弱的矛盾,不斷探索助力貴州經濟對外開放的有效舉措,深入推動開放型經濟高品質發展。

  去年5月17日,貴州發出首列貴廣鐵海聯運“一港通”快速通關模式測試班列。這是貴陽海關與廣州海關強化跨關區、跨省合作,率先在全國探索推出的“內陸—港口”聯動通關模式,實現了貴州與沿海沿邊口岸海關服務的同等效率。

  兩地海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執法互助、監管互認,不僅使整體物流時間縮短了3至5天,還極大程度降低了集裝箱成本,吸引了不少本土企業嘗試發展外貿業務。

  同時,貴陽海關注重以“信用動能”為外貿高品質發展賦能。今年以來,聚焦重點産業,不斷加大對“專精特新”“單項冠軍”、外貿綜合服務等企業的AEO培育力度,幫助企業完善提升內部管理水準和貿易安全管理水準。

  作為全省9家AEO認證企業之一,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憑藉這張全球貿易“金字招牌”,大力開拓海外市場,2023年海外收入佔公司總收入比例達30%以上。“以前貨物出口每個月都會進行查驗,成為AEO高級認證企業後,幾個月才查驗一次,不僅提高了通關效率,還可享受優先辦理通關手續服務,貨物在進口國的查驗率也降低了,客戶也更青睞我們的産品。”航宇科技採供部經理宋捷説。

  在扶持本土産品出口上,貴陽海關聚焦我省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印發《進一步支持貴州特色優勢産業擴大出口十二條措施》,設立屬地查檢綠色通道,提供“一對一”全程指導和預約查檢、優先查檢等便利化服務。2023年,威寧蘋果申報出口65批次,貨值約103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約7.1倍、4.8倍。

  一系列提高通關效率的舉措提高了貴州企業在“家門口”做外貿的便利性。對此,貴州富之源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童江很有感觸。2021年,貴陽綜保區與貴州富之源科技集團共同投資建設“富之源100萬噸糧食保稅加工項目”,這是目前貴州最大的進境糧食加工項目,也是全省首個全牌照進境糧食保稅加工項目。

  “項目自2021年8月31日投産以來,已累計生産飼料57萬噸。其間,貴陽海關給予了很多支持和幫助。”童江説,特別是去年9月,該公司集中申報報關單在貴陽海關所屬築城海關順利辦結,也標誌著“分送集報”海關創新監管模式在我省順利落地。

  這是貴陽海關針對貴陽綜保區進境糧食保稅加工企業面臨的加工成品批次多、進出區頻次高,且加工成品植物源性豬用配合飼料易腐保質期短、通關時間要求高等難題,創新實施的監管模式。通過“分送集報”監管模式,企業的加工成品可先出區銷售,再集中申報。“以往我們加工成品是一車一報,有時候會存在因為查驗無法如期交貨的情況。”童江説,“實施‘分送集報’後,飼料能當日産當日出,在減輕庫存壓力快速通關的同時,交付率也得到了保障。以前一個月壓車費大概都需要7萬元,而現在壓車費為零,企業得到了真金白銀的實惠。”

  此外,今年4月,貴陽海關與南寧海關就進境糧食檢疫監管建立聯繫配合機制簽署合作備忘錄。環節優化後,貨物從南寧欽州港卸船到調運的時間縮短至3天。

  “一項項政策紅利從‘紙上’到了‘賬上’。”童江點讚道。(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彭怡 馮倩)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