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考成果發佈 貴州綏陽雙河洞長度刷新至437.1公里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0-25 17:01:50

  10月24日,貴州綏陽雙河洞第23次國際洞穴科學考察成果新聞發佈會在遵義市綏陽縣雙河洞景區舉行,揭曉本次科學考察成果,並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貴州省洞穴協會副秘書長周文龍和法國洞穴聯盟駐中國大使、世界第三長洞雙河溶洞首席科考官讓·波塔西聯合發佈聯合科考最新數據及成果。

最新科考成果發佈 貴州綏陽雙河洞長度刷新至437.1公里

發佈會現場 攝影 陳賢琴 

  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雙河洞已歷經22次國際聯合科學考察,在多年的科考探測活動中,科考隊發現了大量地質遺跡點以及許多古生物化石、洞穴生物,為洞穴地質、環境、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了豐富且極具價值的研究材料。隨著探測進程的持續推進,雙河溶洞群中部分未連通洞道相繼併入雙河洞系統,且規模體量不容忽視,成為近年來數據增長的主要貢獻源,在中外科考專家的共同努力下,雙河洞的長度一次次被刷新。

最新科考成果發佈 貴州綏陽雙河洞長度刷新至437.1公里

雙河洞景區圖  供圖 綏陽縣融媒體中心

  2024年聯合科考成果顯示,目前雙河洞共有115個洞口相連通,長度刷新至437.1公里,縱深維持在912米,仍位列世界第三、亞洲第一長洞,全球最長的白雲岩洞穴系統。此外,自第22次雙河洞國際洞穴科學考察結束到第23次雙河洞國際洞穴科學考察期間,雙河洞古生物化石的數量和種類均有所增加,陸續在雙河溶洞群的根洞、金竹林灣風洞、陳華塘水洞和大路坎消坑等共計新發現大熊貓個體化石6具(本次科考期間新發現2具),發現中華鬣羚、蘇門答臘犀等大量有蹄類動物化石材料,這些探索與發現為雙河洞申報世界自然遺産和世界地質公園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最新科考成果發佈 貴州綏陽雙河洞長度刷新至437.1公里

工作人員在洞內考察  供圖 綏陽縣融媒體中心 

  聯合科考團隊對雙河洞申報世界自然遺産技術團隊關於雙河洞的世界遺産價值闡釋表示贊同。認為雙河洞的確具有很高的世界自然遺産價值,有潛力滿足世界遺産評價標準。雙河洞洞穴系統展現了系統、完整、典型、罕見的超大型白雲岩洞穴系統,是全球白雲岩喀斯特洞穴發育的突出例證,展現了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白雲岩喀斯特地表和地下協同演化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全球性意義,值得持續深入開展相關研究及全球對比研究。

最新科考成果發佈 貴州綏陽雙河洞長度刷新至437.1公里

工作人員在洞內考察  供圖 綏陽縣融媒體中心 

  目前,綏陽縣正在同步開展世界自然遺産和世界地質公園的申報工作。下一步,綏陽縣將緊扣“洞林秘境·翡翠山水·詩畫綏陽”定位,進一步加強地質遺跡保護,在保護中持續推進雙河洞的保護和發展,有力推動雙河洞申報世界自然遺産和世界地質公園工作,持續推進以雙河溶洞為核心IP的“十二背後洞穴旅居”旅遊生態圈建設,著力構建“一環兩核三極”旅遊區域佈局,全力打造“北緯28°的翡翠”世界級旅遊景區。(文  陳賢琴 徐進 葉正偉 鄭孟庭)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