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環境挺好,服務更是貼心。”“出了家門就能看病,小毛病都不用往遠處跑。”……在貴州省黔東南州天柱縣社學街道,當地群眾口中讚不絕口的“這裡”,正是社學街道衛生院。
自2021年新一輪東西部協作以來,社學街道衛生院搶抓機遇,巧用佛山幫扶資源,投資150萬元新建的醫技樓,於今年5月正式啟用。嶄新的醫技樓讓診療環境煥然一新,往昔跼踀的空間一去不復返。“過去,醫院場地有限,難以跟上轄區及周邊群眾與日俱增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如今,新建的醫技樓投入使用,為轄區15個村,共1.9萬群眾提供了更優質、舒適的就醫體驗。” 社學街道衛生院院長王金介紹。
社學街道衛生院嶄新的醫技樓
隨著環境的優化、服務的升級以及技術的精進,群眾在家門口看病,正穩步從“有醫可求”邁向“優醫盡享”。就醫環境的顯著改善以及服務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百姓的小病在轄區內就能輕鬆得到解決,就醫獲得感愈發強烈。
在遠口鎮衛生院,這裡同樣洋溢著佛山禪城區的幫扶情誼。禪城區慷慨相助,助力醫院新建門急診,還購置了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供氧系統等價值約80萬元的醫療設備與器械,還花20萬元為醫院裝修了門急診。先進設備的入駐,讓患者就醫更加及時高效,也省去了諸多輾轉奔波的成本。
醫生正在對患者進行檢查
三年來,佛山市禪城區先後選派15名專家奔赴天柱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開展幫扶,悉心帶徒39名。他們通過手術示範、查房指導、理論實操教學、病例研討、培訓講座等多種方式,毫無保留地傳授臨床知識與技術,助力本地醫生解鎖新項目、掌握新技術。
走進天柱縣人民醫院康復科病房,禪城區人民醫院援黔醫生張邦輝正專注地為病人做康復治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來這裡,關鍵是要給當地培育一批技術骨幹,留下帶不走的醫療本領,從點滴細節入手,融入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技術精髓,讓患者享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張邦輝説。
醫生操作儀器開展檢查
禪城區幫扶專家在天柱縣人民醫院共開展了頜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種植牙技術、微創拔牙、縫合止血技術和鉗産、血管超聲檢查及危重新生兒救治等12項新技術;在縣中醫院開展健翔正骨、理筋、整脊、腦卒中評估及康復等6項新技術。自新一輪東西部協作開展以來,天柱縣也積極響應,先後選派33名醫療業務骨幹前往佛山市禪城區進修學習。
“佛山禪城區不僅帶來了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管理理念,還在醫療核心制度落地、學科建設等關鍵領域為天柱提供了幫助和精準的指導,帶動了我縣醫療水準的大步躍升。”天柱縣衛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山海雖遠,情誼相連。禪城與天柱雙向奔赴,攜手闊步邁向未來,正齊心續寫東西部醫衛協作的璀璨新篇章。(文/圖 吳尊泉 王岩弟 龔偕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