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眼下正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搶抓農時,以科技賦能、政策護航、主體帶動為抓手,全面推進玉米、水稻、油菜等糧油作物育苗工作,田間地頭處處涌動著春耕熱潮。
走進水田鎮李資村,育苗棚內玉米正在生根發芽,村民們正忙著進行玉米秧苗管護。“今年我們村80%的農戶都自主育苗,預計半個月後就能移栽。”村民張忠輝一邊檢查秧苗長勢一邊介紹。
作為烏當區糧油種植重點村,李資村今年計劃種植玉米1700畝、油菜800畝、水稻500余畝,自主育苗既降低了成本,又保障了春耕進度。
烏當區農業農村局多措並舉,打出春耕服務“組合拳”,今年全區計劃發放耕地地力補貼757萬元、油菜種植補貼45.4萬元、大豆補助135萬元,通過“政策+技術+資金”立體化扶持,激發農戶種植熱情。目前各鄉鎮正加快補貼數據核對,確保3月10日前惠農資金精準到戶。此外,烏當區農業農村局還建立了常態化巡查機制,組織鄉鎮動員種植大戶、黨員帶頭復耕復種。今年,烏當區計劃培育10個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帶動更多“沉睡土地”煥發新生機。
在水田鎮油菜種植基地,農技專家李貞龍正指導農戶進行病蟲害防治。李貞龍説:“近期氣溫將回升,要注意蚜蟲防治,同時做好清溝排水。”春節期間,烏當區農技人員累計開展田間服務100余人次,圍繞水肥管理、防凍等關鍵技術開展培訓20余場。
烏當區氣象部門也同步發力,建立“春耕氣象服務專報”機制,發佈“春運”專題預報28期、農業氣象月報2期,為農戶提供了精準的倒春寒、連陰雨預警服務。
今年,烏當區計劃完成糧食播種面積8.06萬畝,播種油料1.98萬畝、大豆1.35萬畝。隨著育苗工作開啟,烏當區5.1萬畝高標準農田將陸續開展春耕備耕工作,科技興農的畫卷正在黔中大地徐徐展開。(文 劉琳 王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