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走進安順市西秀區東屯鄉高官村千畝魔芋種植基地,20多名工人熱火朝天地忙著擺種、施肥、覆土,搶抓最佳種植期,力爭在5月前完成全部播種工作。
“起壟30釐米,廂面寬90釐米,用我們自主研發的農具一次性起壟、開溝成型,大幅提高了生産效率。”貴州昭暢現代農業科技産業公司魔芋基地現場負責人介紹,自從一次性起壟開溝設備及技術在基地應用後,播種成本直降50%,目前一台設備1天能完成40畝的工作。
魔芋作為貴州極具市場競爭力的特色農産品,畝産值可達萬元以上,但由於魔芋種植投資大、技術要求高,難以實現大規模種植。
作為行業“新兵”,貴州昭暢農業首批種植就達千畝規模,底氣何在?
公司總經理陳永宏告訴記者,公司對過去20年魔芋市場行情進行調研分析,魔芋原材料産品價格十分穩定,尤其是隨著魔芋在健康食品領域的廣泛應用,市場需求日趨旺盛。
“更大的底氣,則來自魔芋種植技術取得的重大突破。”陳永宏介紹,公司有貴州省魔芋首席專家、貴州省生物技術研究所魔芋研究室主任丁海兵提供全程技術指導,引進抗性強的優良雜交魔芋品種,採取病蟲草害綜合防控種植技術,有望實現貴州中低海拔區域魔芋“千畝級”連片種植技術的突破。
産業“牽手”科研,魔芋地裏藏了不少“黑科技”。
“針對西秀區氣候特點及土壤特性,我們引進‘鄂魔芋1號’和‘安魔128’兩個遠緣雜交魔芋品種進行推廣,從種源上為産業保駕護航。”丁海兵説,優選良種是種植成功的重要基礎。
丁海兵團隊經過長期實踐及深入研究,提出了2個種芋處理的關鍵指標:“曬種失水率20%以上”和“種芋全程筐裝運輸”,使得10年間貴州魔芋種植成功率從20%至30%提高到現在50%至60%,團隊指導的地方能達到80%至90%。
“播種結束後馬上在廂面撒上蕎麥,在魔芋出苗前拔掉覆蓋廂面……”針對田間草害,丁海兵提出採用“蕎麥生態控草”技術能夠很好地抑制雜草生長,實現全生育期不打除草劑。“魔芋生態控草防病降本增效綠色發展技術”還入選了2023年貴州省農業主導品種、農業主推技術,該技術成果不僅可以在魔芋上應用,還可以在烤煙、馬鈴薯、茶葉、辣椒、玉米、高粱及各種果園上應用,能夠實現在不使用除草劑的情況下對90%以上的雜草進行抑制。
連作會導致田間病蟲害增加,影響魔芋産量,造成土壤板結等問題産生,丁海兵團隊又通過提出“魔芋抗連作複合生態栽培技術”,可使規模化種植輪作時間從3年提高到5年,分散式種植輪作時間從5年提高到10年,為魔芋産業高速發展夯實了基礎。
“科研的文章只有寫在大地上,轉化成生産力,才有持久的生命力,也才能迸發出更多創新的技術。”丁海兵表示,科研為産業提供創新動力與技術支持,推動産業發展與變革,産業則為科研提供大量的數據樣本和應用場景,有效加速科研成果轉化。(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何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