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月亮河、郎岱、關寨等鄉鎮的群山間,300畝翠綠水苔田在濕地裏舖展,昔日的撂荒地被這片“水中翡翠”重新喚醒。這種無需化肥農藥的天然苔蘚,正通過“種植大戶+散戶”的模式,成為村民們增收致富的新路徑。
在月亮河鄉郭家寨村的濕地裏,成片的水苔田呈現出翠綠的光澤,與周圍的山水相映成趣,綠色和諧共生。“這個水苔又叫海花草,它的作用是拿去種植高端花卉,在花農的眼中,水苔就是高端有機肥,水苔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涵養水源,對濕地的保護能起到大作用。”月亮河鄉郭家寨村黨支部書記黃書紅説。
水苔田航拍圖
水苔屬於一次種植多年采收作物,雖然對水質、土質要求較高,但種植簡單、管理容易、收益高、風險低,僅需定期放水、除草,保持土質鬆軟潮濕,被當地群眾稱為“懶人莊稼”。通過示範帶動,現在郭家寨村共有28戶群眾種植水苔120畝,由黃書紅統一提供種苗、技術並共享銷售渠道。
村民正在采收水苔
水苔成品主要銷往廣東,再由收購商二次加工後,出口到韓國、日本等國及東南亞地區。可觀的經濟收益也吸引了郎岱、關寨、新華等周邊鄉鎮部分農戶跟著種植水苔。
水苔的種植不僅保護了水源地生態環境,還有效解決了耕地撂荒,促進了農民增産增收,實現了三重效益,真正將村裏的“荒山”變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山”。按照目前的市場價,一斤可以賣14元,今年全區的水苔預計産值可達300萬元。
村民正在晾曬水苔
“我們村的水苔屬於初級産品,主要是在賣毛貨,下一步打算把它做成精品,通過電商還有短視頻進行銷售,增加産品的附加值,提高收入。現在水苔市場基本達到飽和,不能發展單一的産業,要做到産業多元化,依託郭家寨村的資源優勢,結合撂荒土地整治,我們將同步發展中草藥種植。”黃書紅説。(文/圖 屠娜 浦仕美 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