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潤心田 香遠益清——六盤水市鞏固拓展文明創建成果紀實
來源:天眼新聞  |  2025-07-02 14:36:10

  走在今日的六盤水市中心城區街頭,細心人會發現一些微妙的變化:農貿市場裏,攤販自覺將菜葉掃入筐中;社區文明實踐站,道德模範的宣講引來掌聲陣陣;村寨院壩,“小院説事”正商討著婚喪簡辦新規……這些看似微小的片段,正是文明內化於心、外化于行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六盤水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為統領,持續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動城鄉精神文明融合發展,讓文明新風浸潤千家萬戶,讓城市更有溫度、鄉村更具活力。

  5月23日,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六盤水的身影頻頻閃耀——累計新獲和復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共有全國文明城市2個、全國文明村鎮16個、全國文明單位20個、全國文明家庭4個、全國文明校園7個、全國道德模範2名。沉甸甸的榮譽,不僅是對六盤水市文明創建工作的肯定,更是對這座城市高品質發展的激勵與鞭策。

德潤心田 香遠益清——六盤水市鞏固拓展文明創建成果紀實

荷城

  “創文”不止步:從“保牌”到“提質”的進階之路

  走進鍾山區黃土坡街道建設中路社區,映入眼簾的是乾淨整潔的街道、規範有序的停車線、溫馨有愛的志願服務站……這些細節背後,是六盤水市持續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常態化管理的真實寫照。

  作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六盤水始終將“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作為行動指南,制定印發《六盤水市常態長效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實施意見》《六盤水市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暨“文明在行動·滿意在涼都”活動實施方案》等制度辦法,進一步提升創建工作的常態化、制度化和規範化。

  2024年,專門制定《六盤水市2024年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專項提升工作方案》,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重點推進流動攤販規範管理、文明交通素質、城市清新爽潔等專項提升行動。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不定期開展暗訪、督導,形成問題清單閉環整改機制,確保每一項工作落地見效。

德潤心田 香遠益清——六盤水市鞏固拓展文明創建成果紀實

隨處可見的文明標識

  “以前街道上亂擺亂放嚴重,現在有了固定疏導點,既方便了我們買菜,也規範了城市管理。”在六枝特區雲欣便民疏導點,居民陳大姐感慨地説。像這樣的便民疏導點,六枝特區已設立了雲欣、涼都一品、人民北路等12處,有效緩解了“馬路市場”帶來的亂象,實現了“煙火氣”與“文明味”的有機融合。

  文明的根基在老百姓心裏。六盤水一直認為,群眾參與得越多、越滿意,文明城市創建就越有生命力。“為文明行為點讚,向不文明行為説NO!”,這幾年,文明盤州推出“隨手拍”活動,吸引眾多市民用手機記錄身邊的文明或不文明現象,讓大家都能為創建文明城市出一份力。

  “建議加大對計程車和黑車的管理力度,規範運營行為”“建議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共設施配套”“建議加強農村‘兩清兩改治理’,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如今,市民可以通過熱線電話、問卷調查、網絡平臺等渠道,方便地提出意見建議。越來越多的“好點子”轉化成推動“創文”的“好辦法”。

  “過去,旱廁環境惡劣,夏天蚊蟲肆虐。如今,政府每戶補貼4000元,村民自建沖水式廁所,改善了衛生狀況。”水城區海坪街道海坪村村民曹吉英説,這是政府實施“兩清兩改兩治理”政策的可喜變化。

  “文明創建讓我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街道整潔了,小區環境也改善了,感覺生活品質都提升了。”家住鍾山區荷泉街道的王明説起文明創建帶來的變化,滿臉笑意。

德潤心田 香遠益清——六盤水市鞏固拓展文明創建成果紀實

天藍水凈

  “文明實踐”走深走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道德模範講道德”,這是六盤水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一個創新品牌。第七屆六盤水市道德模範、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講解員歐錦走進機關、走進社區,向廣大幹部群眾講述著一個個生動的“三線”建設者的動人故事,追溯著這座城市的根脈和靈魂。

  六盤水市60多名各級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先後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走進學校、走進機關開展宣講,他們的宣講不僅讓群眾深受感動,更激發了大家參與文明實踐的熱情。

  近年來,六盤水市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共建成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92個實踐所和1147個實踐站。打造了農民畫裏話文明、“優+旅程”、匠心傳藝、點亮小星星、村寨龍門陣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品牌42個。2024年以來,全市累計開展文明實踐活動3.76余萬場次,覆蓋群眾20余萬人次。

德潤心田 香遠益清——六盤水市鞏固拓展文明創建成果紀實

文化墻

  組織六枝特區“藝路墨香”、盤州市“彝舞出金彩,苗繡繪新風”、水城區“農民畫裏畫農民”等項目參與全省文明實踐項目展示交流活動。開展“涼都有禮文明有我”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交流展示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受群眾喜愛。

  陣地建設是基礎,有效運轉才是關鍵。針對曾經一度出現的“有而不用”“用得不佳”現象,六盤水資源整合與責任壓實雙管齊下,創新探索“文明實踐+”模式,50家市級機關單位與50個實踐站“一對一”結對,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實現常態長效運行。市文聯攜下屬組織與4個實踐中心簽約共建,進一步豐富文化藝術活動的內容。

  特別是在“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中,各地結合春節、七夕、中秋等傳統節慶,開展民俗體驗、文化展演、移風易俗宣傳等活動,讓傳統文化煥發時代光彩。

  在水城區猴兒關村,一幅幅色彩鮮艷、寓意深刻的農民畫出現在文化墻、村規民約展板、垃圾分類箱上,成為鄉風文明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村黨支部書記楊雪蓮説:“我們把孝老愛親、鄰裡和睦的故事‘畫’出來,大家看得懂、記得住、傳得開。”

  六盤水市還積極探索“文明實踐+文旅融合”新模式。今年元旦春節期間,水城區舉辦了“村畫”鬧春活動,來往人群絡繹不絕。“五一”期間,“農民畫裏話文明”農民畫畫展在野玉海景區舉辦,吸引大量遊客駐足觀賞,成為旅遊新亮點。

  在“貴州有禮·文明有你”2024年精神文明建設公益廣告徵集活動中,水城區《農民畫裏話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品獲金獎。

德潤心田 香遠益清——六盤水市鞏固拓展文明創建成果紀實

閱讀進鄉村(六盤水市文明辦供圖)

  “移風易俗”春風化雨:破舊立新樹起文明新風尚

  “辦酒席,莫亂辦,申報審批要嚴管。”在盤州市淤泥鄉麻郎垤村的廣播室裏,村幹部用彝漢雙語進行移風易俗宣傳,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村民聽得進、記得牢。

  在盤州市淤泥鄉,探索出“非遺+文明實踐”新模式,利用彩色墻繪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承千年文化,非遺文化與家風家訓相結合,形成本地特有的積極向上的族訓家規。

  盤州市還積極探索實施“農家説事小院”鄉村基層治理模式,通過搭建“群眾説事”平臺、創新“説事”方式、明確“辦事”流程等,全面解決群眾身邊、房前屋後的實事、小事、難事,不斷提升群眾參與鄉村基層治理的認同感、歸屬感,推動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工作提質增效。

德潤心田 香遠益清——六盤水市鞏固拓展文明創建成果紀實

為學校送愛心(王建霞/攝)

  近年來,六盤水市堅持把移風易俗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堅決破除高額彩禮、濫辦酒席、薄養厚葬、攀比建房等陳規陋習。以紅白理事會為切入點,緊盯濫辦酒席亂象,探索實施“紅白喜事”備案制度,拓展群眾監督渠道,及時勸阻有違規辦酒“苗頭”的群眾。各地還通過院壩會、座談會等形式開展文明倡導活動1200余場次,推動移風易俗深入人心。

  六枝特區大用鎮涼水井村實施的“33治喪”模式,通過關注3類關鍵人員並商定喪事辦理時間不超過3天,自2023年6月起已引導100多戶群眾縮短治喪時間,節約成本超過100萬元。該模式獲得群眾好評,併入選貴州省鄉村振興100個典型案例之一。

  市級媒體和各市(特區、區)融媒體中心綜合運用傳統媒體和“兩微一端”、抖音等新媒體平臺,以創意長圖、以案釋法、微視頻等多種形式,加強宣傳引導。水城區拍攝製作《農民畫裏話文明》,鍾山區拍攝製作《“畫”説文明》、聯合本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自媒體以“厚養薄葬”為主題製作的移風易俗宣傳視頻等一批宣傳作品,向村民傳遞移風易俗的理念,讓文明新規傳到千家萬戶,讓文明新風浸潤群眾心田。

德潤心田 香遠益清——六盤水市鞏固拓展文明創建成果紀實

文明實踐站

  “典型引路”潤物無聲:榜樣的力量樹起精神標杆

  在盤州市勝境街道勝境居委會,鄒廣陽、鄒廣周兄弟從父輩手中接過守護紅軍墓的重任,秉持“先祭英烈,再拜祖宗”的家訓,五代人接力守墓八十余載,用一生堅守詮釋了誠信與擔當。2025年5月,兄弟倆榮獲第九屆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海嘎村,貴州的“屋脊村落”。第一書記楊波的腳步在這裡紮下了根,十餘年的光陰刻進了山巔的每一寸土地。“海嘎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不下山。”修水窖、安路燈、發展産業、盤活旅遊資源……他用實幹一點點甩掉了海嘎的“窮帽子”。2021年,楊波榮獲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稱號。

  在六盤水這方熱土上,這種精神力量正不斷傳遞、生生不息。

德潤心田 香遠益清——六盤水市鞏固拓展文明創建成果紀實

自覺走斑馬線

  第六屆六盤水市道德模範、水城區農業綜合開發中心主任楊恩蘭,在田間地頭攜手書寫科技興農的故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全國文明家庭”的真諦。

  李方波一家的故事,讓仁愛與大義有了更生動的注腳。儘管身患重病,他仍堅守工作一線,守護群眾安康;家人默默支持,成為堅強後盾。他們讓“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在平凡中熠熠生輝。

  當“95後”消防員范承功徒手奪刀救下群眾時,展現出涼都青年的勇敢與責任;81歲的孔祥興老人在危急時刻勇救落水男童,彰顯了見義勇為的精神;海嘎小學老師顧亞帶著孩子們組建樂隊、走出大山,在音樂中找到了夢想和力量……

  “他們不是英雄,卻讓我們熱淚盈眶;他們不是明星,卻值得我們仰望。”這就是六盤水弘揚先進典型精神的人文情懷。目前,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道德模範151人,其中全國道德模範3人、省級道德模範29人、市級道德模範119人,37人入選“中國好人榜”。

  為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六盤水市印發《褒獎、禮遇和幫扶道德模範實施辦法》,從政策層面強化保障;協調資源解決模範在就業、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困難;創新推出“涼都禮遇”品牌,讓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形成風尚。

  “創文不是為了牌子,是讓日子更美、心氣更順。”一位社區幹部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六盤水文明創建的根本宗旨。

  涼都的文明故事,沒有終點。它如蜿蜒的北盤江水,在每一分堅守、每一次創新、每一點進步中,奔流不息,潤澤著這片土地上每一個嚮往美好生活的心靈。(文/李曼 徐訓琴 圖/孫大方)

編輯:趙瀅溪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