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貴州消息(記者 羅淼 實習生 楊藝敏):7月5日,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傳承地質魅力·續寫文明華章——推動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主題論壇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舉行。
論壇聚焦核心議題為“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促進地質公園與生態文化多樣性融合發展,實現生態保護、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多贏?”來自海內外的約150名專家學者和業界精英齊聚一堂,就此展開深度對話,共商地質公園建設與發展之道。
論壇現場 攝影 楊藝敏
地質公園是自然與文明的雙重饋贈,凝聚著地球億萬年的造化神奇,沉澱著人類認識自然的智慧結晶,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中國是世界上地質資源最豐富、分佈地域最廣闊、種類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中國現有地質公園558處,其中國家地質公園281處。而貴州素有“古生物王國”“沉積岩王國”“喀斯特王國”的美稱,建有2個世界地質公園、9個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楊同光在致辭中指出,貴州已形成“地質保護促文化傳承、文化傳承支持綠色發展”的良性循環,並構建多部門聯合保護機制,探索地質公園與文旅、康養、研學、特色農業等産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以及積極融入全球地質保護網絡的實踐。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總工程師程紅強調,在中國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背景下,應以更高標準和更強擔當,推動地質公園高品質發展。
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院士唐菊興説:“中國地質公園建設成就在保護地質遺跡、傳播地球科學知識、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質公園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2024-2033)’目標高度契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區域辦公室主任夏澤瀚也對中國在地質遺産保護以及開展跨國合作等領域取得的成就給予讚賞。
主旨演講環節,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主席哈西娜·穆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秘書處主任克裏斯托夫·范登伯格,前國際古生物學協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教授邁克爾·本頓,中國地質科學院正高級工程師李霞,香港世界地質公園主任吳善斌,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江大勇,遵義市市長黃偉分別進行主旨發言,多角度展示地質公園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
高端對話環節,國內外專家、中國地質公園代表還圍繞“地球瑰寶的守護與共生——院士對話地質公園:解碼地學價值與可持續未來”的主題展開深度對話。
本次論壇成果豐富,貴州省林業局與中國地質科學院、北京林業大學簽訂框架合作協議;發佈中國世界地質公園精品研學線路;發佈《詩畫中國世界地質公園》書籍;發佈《“貴州三疊紀化石群”全球價值共識》,圍繞貴州盤縣、興義(中三疊世)與關嶺(晚三疊世)三大海生爬行動物生物群為主的三疊紀化石群近70年來的持續研究成果,展示生命演化的時空密碼,為全球促進地質遺跡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